科研人员“开公司”背后 ,“华西系”成都赜灵引资本青睐
12月7日晚间,贵州百灵(002424.SZ)发布公告,参股子公司成都赜灵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下称:成都赜灵)签订《增资协议》,顺利完成A轮融资。本轮融资规模达1.065亿元,具体为:9500万元由川创投领投的外部战略投资人认缴,其中3824.01万元认购新增注册资本,剩余5675.99万元计入成都赜灵资本公积金。
成都赜灵官网显示,公司成立于2019年,系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九条激励政策孵化的首批企业。公司董事长兼首席科学家陈俐娟为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一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四川大学生物治疗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目前,公司研发管线涵盖肿瘤(实体瘤及血液瘤)、自身免疫性疾病、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引起的细胞因子风暴等创新药物研发。公司品种注射用甲磺酸普依司他获得中国临床试验通知书及美国FDA临床批件,马来酸氟诺替尼片获得中国临床试验通知书。
在中国医学界,素有“北协和 南湘雅 东齐鲁 西华西 中同济”之称,这五所医学院/医院是中国的卫生健康系统的五大“王牌”。位于西南成都的华西医学院是中国重要的医学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的国家级基地,专利申请及授权数在全国医疗机构中连续11年排名第一。
第一财经记者采访获悉,过去长期以来,科研人员个人的成果转化与单位权属分配一直存在着争议,如何释放科研人员创新活力,打破科技成果转化“瓶颈”,成为各地探索的难题。
据人民日报报道,2018年2月,国家卫健委要求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作为试点单位承担“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激励院内政策体系”的探索任务。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在接到探索任务后,院党政领导高度重视,作为华西医院的“一把手工程”大力推动,形成发布了成果转化系列激励政策——《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实施方案(试行)》,其中包括9类激励政策和36条落地措施(简称“华西九条”)。
第一财经记者查询发现,彼时,陈俐娟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这是华西历史上对成果转化激励政策最开放的政策,“解决了长期以来成果转化个人与单位权属分配上政策的真空,让大家在成果对外转化、个人持股以及开办公司时做到了政策有保障,使大家在转化过程中能光明正大、有荣誉感,是对科研人员原创新成果的最高奖励。”
药物创新需要大量资金,在政策加持下,资本踊跃参投。据贵州百灵公告,此次投资方以四川本地投资机构为主,包括四川国资下属投资平台四川省科技成果转化股权投资基金(下称:四川科技基金),成都生物城一号股权投资基金、四川院士科技创新股权投资引导基金、成都弘赜企业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成都彭赜企业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彭州全球生物医药科技成果转化股权投资基金以及深圳市富国财富创业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
一位从事研发的医疗行业人士指出,此轮融资的顺利完成也将有助于成都赜灵进一步优化股东结构,加快推进其新药研发进程,壮大科研团队实力,提升科研设备水平,丰富研发管线,推动公司规模迅速扩大。
在陈俐娟的带领下,成都赜灵凝聚了一批高端人才,公司现有员工中博士学位和高级技术职称人员各占1/3,在创新药等领域拥有丰富的技术研发优势与产业化经验。
此次成都赜灵的A轮融资中,新增注册资本中的1150万元用于员工股权激励,由原股东成都众信汇智企业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下称:众信汇智)认缴。天眼查工商资料显示,众信汇智的执行事务合伙人即为陈俐娟教授。
陈俐娟教授为留英博士,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一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四川大学生物治疗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863重点项目牵头人,广东省第3批“糖尿病和肿瘤药物开发”创新团队带头人。2021年4月入选美国斯坦福大学发布的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之列;10月在全球学者库网站公布的“全球顶尖前10万科学家排名”中我国共有174名药学科学家入选,陈俐娟教授位列第27名。
第一财经记者注意到,成都赜灵之所以受到资本青睐,与陈俐娟教授以及这家公司大量在研产品管线不无关系。
公开资料显示,陈俐娟教授长期从事天然及靶向小分子的药物开发,具有十五年新药研发经验,实现了6个创新1类新药的临床转化,承担40余项包括国家自然基金重点、国家自然基金重大项目、国家863重大项目、十一五、十二五及十三五重大新药创制等。
贵州百灵早期就成为了成都赜灵的创始股东。作为西南地区的苗药巨头,贵州百灵有许多天然植物药的布局和研发,这与陈俐娟教授及其团队或许能契合。
此次增资后,成都赜灵的估值将由6亿元增长至7亿元,贵州百灵的持股(持股占比33.72%)估值将达到2.36亿元。
第一财经记者采访发现,贵州百灵投资成都赜灵背后,一方面可以完善自身中药产品管线研发布局,另一方面还能借助自身市场化优势,未来的新药销售方面进行布局,更为重要的是,创新药近年来愈来愈贵,创新药企业也随着产品线的推进,估值水涨船高,未来还可获取投资收益。
目前,成都赜灵共布局在研创新药产品管线9个(确定+备选),涉及恶性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神经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等多个管线,涵盖小分子药物、ADC(抗体偶联药物)等。
其中,治疗血液系统肿瘤的化药1类新药“注射用甲磺酸普依司他(PM)”获准NMPA(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和FDA(美国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两张IND(临床试验申请)通知书。PM发明专利已获得世界9个主要国家和组织授权,覆盖全球30多个主要国家。PM为HDAC抑制剂(组蛋白去乙酰化抑制剂),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和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共同开展Ⅰ期临床试验已接近尾期。
此外,治疗骨髓增殖性肿瘤(MPN)的化药1类新药“马来酸氟诺替尼片(FM)”已经获得IND,正在开展临床试验研究,该药为高选择性抑制剂,靶点清晰,临床前研究显示疗效可期;JAK3高选择性抑制剂的化药1类新药ZL82,预计年底前提交IND 申请,预计2022年3-4月份获批开展临床研究,其适应症方向为内风湿性关节炎和炎症性肠病,临床前均与同靶点已上市药物开展 “头对头”试验。据称,未来五年,成都赜灵预计还将有一批1类新药进入临床研究。
第一财经记者发现,作为科研人员创立的企业,产品销售市场化或许是成都赜灵未来的发展短板,这需要与市场化机构合作。贵州百灵方面表示,未来将充分发挥公司销售网络及渠道资源等优势,持续关注并协同推进成都赜灵科研进展及资本化发展,增强其核心竞争力,进而提高公司的综合实力和投资收益,不断优化公司战略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