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期一”进医保用量将大幅提升 现有AD药仍无法延缓疾病进程
在上周的国家药品谈判中,我国原创阿尔茨海默新药甘露特钠胶囊(“九期一”)被纳入医保目录,价格预计将有大幅下降。近日多位神经内科医生告诉第一财经记者,“九期一”进医保后,预计用量会较目前对水平将有大幅上升。
但专家同时表示,目前国内市场上所有可用的阿尔茨海默病药物(AD药),只能对患者的症状进行改善,而无法延缓疾病的进程。
每月成本从数千元降至数百元
2019年11月2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有条件批准了九期一的上市申请;同年12月29日,“九期一”在国内正式上市。如今“九期一”进医保,“九期一”也意味着该药物获得了安全性方面的验证。
两年前,据该药生产商上海绿谷制药董事长吕松涛介绍称,“九期一”零售价为895元一盒(150mg*14粒*3板),患者单月的用药成本为3580元,年用药成本约为4万元。
该药物也刷新了国内同类药物的价格记录。第一财经记者了解到,国内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药物费用在除去医保报销后,患者每月最高支付约为1500元。
第一财经记者通过梳理公开资料发现,目前国内市场上为数不多的几款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药物,比如多奈哌齐、利斯的明、加兰他敏、美金刚等,仍为过去10年至20年中批准的药物,而且这些药物均是国外的原研药物。
“过去这个药(九期一)是蛮贵的,一个月可能得好几千。”一位国内知名三甲医院神经科教授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而现在价格下降了后,更多患者可以支付得起,可能会带动这个药的用量。”根据此轮药品谈判,药品价格平均降价超过60%,患者一个月支付的药价有望从数千元降低至数百元。
上述医生告诉第一财经记者,在“九期一”还没有进医保的时候,他所在的医院不供应该药物,但患者仍然可以凭医生处方,通过定点医疗机构渠道进行购买。
他还表示,价格只是患者受益的一方面因素,更重要的是与现有药物相比,该药物在疗效方面是否能使患者更大获益。“现在九期一的临床试验还只做了国内这一个,显示出初步疗效,未来关键看它在全球正在展开的临床试验结果如何。”他告诉第一财经记者。
绿谷此前表示,在北美、欧洲和亚太地区的200个临床中心开展12个月的双盲试验和6个月的开放试验,进一步深入验证“九期一”的临床价值,计划2024年完成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争取在2025年完成新药全球注册申报。
现有药物无法延缓疾病进程
“目前市场上确实没有新的药物可用,各国的监管机构也都很着急。”一位正在从事阿尔茨海默病药物研发的医生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
根据国家药监局临床试验登记平台的信息,截至今年7月,在我国国内开展的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药物临床试验数量为23个,其中国内企业和科研机构临床试验数量达到20个。恒瑞医药、江苏万邦、迪沙药业、卓凯生物、天士力医药、海正药业、四川济生堂等,近年来都纷纷进入该领域的药物研发。
上述三甲医院神经科医生告诉第一财经记者,国内现有所有的治疗阿尔茨海默病药物都只能缓解疾病的症状,但无法延缓疾病进程。“也就是说,这些药无法延长人的生存期,但是可以一定程度上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他说道。
今年6月,美国FDA批准了Biogen公司的阿尔茨海默病药物Aduhelm,引发巨大争议。该药物该药物每年治疗价格达到5.6万美元。然而在先前的两项试验中,这种药物得出了相反的结果。在巨大的压力下,FDA正在对该药物的批准发起调查。
Biogen的药物靶向β淀粉样蛋白(Aβ-蛋白),这一靶点仍然是国际制药巨头的研发主流。目前正处于临床阶段的罗氏Gantenerumab注射液和卫材的Lecanemab抗体,都是靶向Aβ-蛋白。“不管疗效如何,Aduhelm这类药物研发的方向还是对的,因为这是从病理机制上去清除一些导致疾病的蛋白。”上述医生告诉第一财经记者。
根据Biogen第二季度披露的财报数据,该公司阿尔茨海默药上市以来销售超过200万美元。不过医疗保险机构质疑该药物高昂的治疗费用。根据凯撒家庭基金会的数据,大约85%的符合Aduhelm用药资格的人都享有医疗保险,这可能会导致保险公司每年增加290亿美元的支出。
阿尔茨海默病作为一种神经退行性疾病,造成了巨大的社会负担。世卫组织近期发布报告预计,目前全球有超过5500万人患有痴呆症,到2030年全球痴呆症患者人数将大幅增加40%至7800万人。
尽管药物研发需要漫长的过程,但科学家仍在努力开发更多疗法。中国科学院生物与化学交叉研究中心主任、美国科学院院士袁钧瑛此前接受第一财经记者专访时表示:“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往往是老年人,这对于药物的研发而言其实是有优势的。因为如果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延缓病程,把患者的生存率延长5~10年,那么从某种意义上来看,就已经是治愈了。因此这无论对家庭还是对社会,都是一个非常值得的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