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种大宗商品价格明显回落,库存开始积压
受保供稳价政策落地见效及需求偏弱等因素影响,近来多种大宗商品价格明显回落。其中,12月3日,动力煤主力合约报收848元/吨,较10月19日高点1982元下跌57%;秦皇岛港5500大卡动力煤现货平仓价和晋陕蒙主产区煤矿坑口价降幅都超过了50%。
受煤价大幅下降带动,近期钢材、铝、玻璃及煤化工产品等价格大幅回落,部分原材料价格上涨压力明显缓解。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布的11月份中国大宗商品指数为99.2%,跌至2020年2月份以来的最低水平。分项指数显示,当前国内大宗商品市场供需有所失衡,商品库存开始积压,市场下行风险开始积聚。
中国物流信息中心分析师李大为表示,12月份随着气温继续下降、采暖季工地停工增加,预计后期国内大宗商品市场需求将会进一步萎缩,商品价格也将进一步趋弱向下。
大宗商品价格回落
12月3日大宗商品价格指数BPI为1121,较周初下跌20个点,较周期内最高点1343点(2021-10-19)下降了16.53%。据生意社价格监测,环比下降的商品共133种,集中在化工(共60种)和橡塑(共19种),跌幅前3的商品分别为 R134a(-18.97%)、R22(-13.89%)、炼焦煤(-12.40%)。
自8月下旬起,国内动力煤期货价格从低点的750元/吨左右一路飙升至10月中下旬的1982元/吨,创下历史新高。随后发改委多次表态,严肃查处资本恶意炒作煤价行为,打击囤积居奇。随着政策落地见效,煤炭供应紧张局面有所缓解,产能释放力度大幅加强,价格逐步下行。
进入11月后,焦炭价格经历了八轮降价,每次以200元/吨的速度下调,已从月初的4038元/吨,跌至月末的2438元/吨。受煤价大幅下降带动,钢材、铝、玻璃、纸浆、PVC、甲醇及煤化工产品等价格大幅回落。
以钢材为例,截至11月底,兰格钢铁全国钢材综合价格为5082元/吨,较上月末下跌607元,跌幅为10.7%。兰格钢铁研究中心分析师葛昕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目前国内钢材市场已经逐步进入了传统的需求淡季,北方地区需求明显减弱,南方地区维持一定韧性。前期部分钢厂有复产的现象,但随后岁末“能耗双控”政策再次趋严,钢厂复产进程被迫中断。短期来看,国内钢市将维持弱势震荡的行情。
川财证券指出,11月以来大宗商品价格下降主要受两大因素推动:一是10月中旬以来煤炭、有色、钢铁等成本整体下行,上游原材料价格高位回落;二是很多中下游行业进入需求淡季。
此外,机构普遍认为,全球流动性转向预期是造成大宗商品价格回落的深层次原因。市场普遍预期美联储将启动“缩表”,受超量流动性支持而大幅走高的大宗商品价格会顺势回落。
关于明年大宗商品价格走势,中国科学院预测科学研究中心主任汪寿阳近日表示,在全球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经济逐步复苏、市场流动性有所收紧等基准情景下,基于计量经济模型和系列分析方法,预计2022年大宗商品价格将难以维持高速增长,呈现高位震荡并伴随小幅回落态势。
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彭文生对第一财经分析,对大宗商品而言,供给冲击是2021年价格上涨的主要驱动力。疫情反复、地缘冲突等风险不断冲击着大宗商品供应,港口拥堵和集装箱短缺降低了全球供应链效率,碳中和作为新约束对供给影响初现。基准来看,2022年可能是再均衡、短缺收窄的一年。一方面是因为下游需求受到原材料价格上涨的损伤,可能难以维持疫后恢复期的高增长;另一方面,随着供应风险消退,上游产量恢复或将继续。
市场供大于求迹象显现
天气转冷、环保限产以及疫情反复给供需两侧均带来影响。李大为表示,淡季来临市场需求缩减更加明显,前期市场刚刚建立的供需紧平衡的局面被打破,市场供大于求的迹象显现,商品库存开始积压。
11月份大宗商品供应指数较上月下跌0.2个百分点至99.0%。该指数连续五个月下跌,显示随着商品价格的持续波动以及多个省份限产政策的持续推进,商品生产利润下滑,部分商品生产受阻产量减少,商品供应量继续下降。
数据显示,11月份钢铁供应量较上月减少3.2%,连续五个月呈现下降态势。从市场情况来看,临近年底,部分未完成限产指标的企业将大力压产以保证达标,另一方面由于采暖季到来,北方部分钢企面临新一轮的环保限产。
李大为认为,从目前供应形势看,随着各地压减任务的落实,年初工信部提出的全年粗钢产量平控目标不仅可以提前完成,预计全年粗钢产量同比还会有2%左右的降幅。考虑到钢铁行业低碳发展的趋势,预计后期粗钢产量仍将保持低位。
但与钢铁供应量下降形成对比的是,煤炭供应保持强势增长。11月份,煤炭供应量继续增加,当月较上月增长3.9%,连续四个月呈现增长势头。11月原煤日产最高超过1200万吨,不断刷新历史纪录,日均产量较10月进一步提升,保障了电厂电煤补库需求。11月份以来,全国统调电厂日均供煤达到810万吨,较去年同期增加超过30%。
李大为表示,虽然11月以来电厂电煤库存持续回升,甚至已经超过去年同期,但是这一定程度上是通过挤压其他行业用煤需求实现的,而且真正的冬季用煤高峰即将到来,同时目前绝对煤价仍然处于很高水平,预计煤炭保供政策尚不会轻易退出,12月份国内煤炭供应将继续维持高位。
“从当前大宗商品市场的驱动因素来看,市场正面临多空博弈,影响因素包括国内经济运行趋稳、短期供应下降、库存回升缓慢的利多,以及随着消费淡季深入、中期在地产下行和滞胀背景下的需求放缓,加之流动性见顶以及美元上行带来金融溢价的挤出。”李大为预计,整体来看,后期市场的下行风险正在持续累积,商品价格重心预计将进一步下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