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领域如何实现“双碳”目标?专家企业家提出这些建议
能源领域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关键领域。具体到能源企业,数字化转型成为支撑企业绿色发展、加快碳减排的重要手段之一。
12月2日~5日,2021中国企业家博鳌论坛在海南博鳌举行。作为平行论坛之一,2021中国“双碳”经济建设高峰对话于4日举办。与会专家和企业家热议能源领域如何实现“双碳”目标。
开发新能源与可再生资源循环利用
当前我国的能源资源禀赋仍以煤为主。从长远来看,加快形成清洁低碳、安全高效、多元互补的现代能源供给体系,不仅能增强能源保供的底气,也是助力“双碳”目标实现的必由之路。
新能源的开发利用是关键一环。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汪集暘在论坛上表示,地热能作为一种新能源,也是未来能源,能够在践行“双碳”目标上发挥重大作用。
2021年9月,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等八部委联合发布《关于促进地热能开发利用的若干意见》要求,到2025年,地热能供暖(制冷)面积比2020年增加50%,在资源条件好的地区建设一批地热能发电示范项目,全国地热能发电装机容量比2020年翻一番;到2035年,地热能供暖(制冷)面积及地热能发电装机容量力争比2025年翻一番。
汪集暘表示,加大地热供暖面积,对减碳减排的作用非常可观。在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中,地热能够起到非常大的作用。地热能不仅能够供暖,还可以用来制冷、发电,温度略低的地热能还可以利用在温室大棚、烘干制冷养鱼养虾育苗等方面,甚至可以研究地热储能系统,助力解决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储存问题。
(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汪集暘发表视频演讲)
除了开发新能源,可再生资源的循环利用也是降碳的重要途径。中国物资再生协会会长许军祥表示,再生资源是指被开发利用一次并报废后还可以回收加工再利用的物资资源,物资再生行业是典型的绿色产业,大力发展物资再生行业不仅可以解决资源的短缺问题,还能促进解决环境友好问题,而且能够为碳达峰、碳中和实现提供重要的支撑。
2021年2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指导意见》指出,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是解决我国资源环境生态问题的基础之策。国家发改委7月1日印发的《“十四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也提到,到2025年再生资源对原生资源的替代比例进一步提高,循环经济对资源安全的支撑保障作用进一步凸显。
“自2011年到2020年10年间,我国主要再生资源回收量从1.64亿吨增加到3.72亿吨,物资再生行业对于碳减排效果十分显著。”许军祥说,以废钢为例,钢铁制造过程有两个流程,一个长流程一个短流程,长流程以铁矿石作为主要原料,短流程以废钢作为主要原料,长流程当中高楼、生铁是碳排放最高的部分,产生二氧化碳的比重达到了三分之二,短流程中废钢代替铁矿石,本身减少了温室气体的排放,工艺流程较短。
许军祥介绍,中国物资再生协会将一方面通过制定标准加强行业自律畅通政策传递与信息反馈的渠道,营造健康发展的规范运作的制度环境;另一方面打击非法拆解,利用互联网、区块链、大数据技术建立供应链信息化综合服务平台,建立可追溯系统,利用可追溯信用机制破解行业发展与监管的问题。
能源企业需要数字化转型
东北石油大学教授宋要武在论坛上表示,能源领域实现“双碳”目标需要数字化转型,而实现数字化转型需要给能源企业内生动力。
在他看来,在能源领域数字化转型过程当中,能源企业有自身优势。能源企业标准化程度较高,各种运营储存的数据是比较容易拿到的。数据是数字化转型的基础,在这个方面能源企业很有优势。
国网综合能源服务集团副总经理樊功成在演讲中表示,“双碳”目标将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持续深化,推动能源系统向能源互联网演变、能源服务向精准绿色高效智慧的综合能源服务升级、能源企业向综合能源服务商转型。
能源企业在数字化转型方面已有诸多实践。港华能源副总裁张晶说,通过打造生态智慧平台,把能源资产和客户的应用数据云化,通过数据平台的智慧运维,提高可再生能源的效益发电量,通过智慧平台的大数据分析更好地制定节能方案,把发电数据跟用能数据进行整合,解决之前发电和能源需求矛盾又不协调的问题。
张晶认为,工业园区是减碳的主战场,全国碳排放30%来自于工业,工业园区是工业的主要存在形式,解决了工业园区碳排放才是碳中和实现的关键。
张晶透露,我国提出“双碳”目标之后,工业区很多企业主动找绿电,愿意签未来五年十年的长单锁定供应价格,工业企业刚需完全发生了变化。
港华能源的做法是与工业园区政府一起联手,通过在当地投资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包括光伏风电储能等,解决可再生能源波动的问题,同时为用户提供节能方案。“一个方面改变园区能源结构,最大程度地可再生化,另一方面就是降低原有能耗。”
作为唯一一家以节能环保为主业的中央企业,中国节能近年来也加大数字化转型步伐。中国节能集团副总经理刘大军介绍,中国节能积极将智慧化、数字化技术应用于污染治理项目中,为多个城市提供空天地一体化智慧城市解决方案。目前中国节能正在探索开发大数据管理与共享平台等互联网+污染治理技术,赋能环保产业向智慧化转型发展。
刘大军表示,推动绿色可持续发展,需要人才、技术、资金各类要素和资源创新,需要政府、金融机构、企业和民众的共同参与和努力,需要从政策机制、标准体系、国际合作等多方面提升和完善强有力的应对气候变化政策行动。
“能源企业实现绿色低碳转型最重要的就是要让企业有内生动力。”宋要武认为,首先调动企业对于自己的碳排放进行排查,通过做数据的分析,找到企业在技术和经济之间的平衡点。其次,从生产方式和业务的流程方面入手,测算和比较不同能源的使用效率和碳排放的水平,优化能源的消费结构和供给结构。最后就是各个地方政府结合自身情况制定政策,激励企业将数字化技术应用于多种场景,构建信息数字化、流程数字化、业务数字化的新型能源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