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石燃料时代将终结!COP26达成一致逐步减少煤炭使用
经过两周的艰苦谈判,联合国气候大会COP26周六在延长了一天会期后终于达成协议,大会首次将化石燃料作为推动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因素。这意味着未来各国都要努力寻求摆脱化石燃料的使用,也标志着化石燃料时代终结的开始。
此次气候谈判协议的达成经历了最后一分钟的波折。中国、印度以及其他依赖煤炭发电的国家对于谈判协议的措辞提出修改建议,将原本协议中所用的“淘汰”燃煤使用,修改为“逐步减少”燃煤使用,一词之差,给发展中国家换来了时间与空间。
对高质量原材料需求增加
未来能源、钢铁、交通等行业将成为减排的关键领域。中国行业协会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周五表示,作为全球最大的钢铁生产国,中国对铁矿石和炼焦煤等炼钢原材料的需求将会放缓,并将逐步转向高质量原材料的发展,以履行其气候承诺。
目前黑色金属行业占中国碳排放总量的约15%,在碳达峰和碳中和的背景下,对于煤炭和铁矿石等行业提出了艰巨的任务,减排目标实现任重道远。
中国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院长李新创预计,随着中国加强对环保及低碳的要求,对高质量铁矿石的需求将逐渐增加,比如铁矿石的替代原料废钢未来几年的供应量会出现增长。
相比铁矿石而言,废钢的碳排放量要少得多,更加清洁。中国废钢铁应用协会常务副会长李树斌预计,到2025年,中国废钢利用率将从目前的22%上升至30%。与此同时,中国炼焦行业协会会长崔丕江表示,中长期焦煤消费量将下降,资源供应应保持相对稳定。
不过通过清洁技术制取的产品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成本会更高,因为绿色钢材或者航空燃料等产品与传统材料相比,从功能上来看是一样的,这意味着很难找到买家。因此绿色制造的商业化可能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通过行业生态系统的共同推动。
西门子全球执行副总裁、西门子中国董事长、总裁兼CEO肖松博士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能源领域是中国国民经济中最大的二氧化碳排放来源。尽管中国过去十几年在推动清洁能源发展方面已经取得不少成就,但未来在减碳进程中依然面临煤电为发电主力、清洁能源产纳不匹配、输配电网中绿色产品普及率低等挑战。”
绿色可再生能源价格有待下降
西门子在近日发布的一份《西门子中国碳中和白皮书》 中,针对能源、化工、交通等行业的减碳痛点指出,应从政策和市场两个维度进一步推进能源电力体制改革,从煤炭为主的高碳能源发电结构转向以清洁能源为主的低碳能源结构。在技术创新上,可以采用可掺氢燃气轮机等产品与技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以及在中长期大力发展多能互补、分布式能源系统与微网和智能电网等解决方案。
在交通领域,面对乘用车需求逐年增长、新能源汽车占比较低、新能源技术不成熟等挑战,全球的汽车厂商已经开始合作探索混合动力技术和车辆轻量化技术,以降低整体油耗,并研究使用燃料电池、氢能源等清洁燃料技术来转向电气化、多元化和清洁化。
最近,这种趋势也延伸到跨国车企与中国技术厂商的合作。本月早些时候,日本丰田汽车和中国燃料电池技术提供商上海重塑科技宣布合作,共同开发商用车燃料电池系统。丰田计划在未来十年投资135亿美元扩大电池产能,同时也在积极开发氢动力车辆。 按照日本的目标,该国将在2050年实现碳中和。
下个月即将于法兰克福上市的戴姆勒卡车公司也正在探索重型卡车的电气化发展路径。戴姆勒卡车公司CEO马丁·道姆(Martin Daum)日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谈到了电动卡车商业化的挑战,他认为,电池驱动的卡车成本要比内燃机驱动的卡车成本高得多。
“如果绿色、可再生能源的价格下降,而排放二氧化碳车辆的公路运输成本上升,那么就会导致电动重卡的成本逐步趋于平价。”道姆表示。他认为,无论如何,汽车制造商都必须“直奔零排放运输”。戴姆勒卡车还计划到2030年建立一个由150个加油站和5000辆重型氢燃料电池卡车组成的网络。
国际能源署在2021年全球电动汽车展望中,也将长途卡车运输描述为需要“高功率充电和/或大型电池的先进技术”。在中国,以吉利为代表的汽车企业也在开发电动卡车,吉利的电动重卡预计2024年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