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三季结婚人数比2年前下降17.5%:青年婚姻意愿下降,女性更低
近年来,我国结婚人数持续减少、结婚平均年龄日渐增长、单身群体日益扩大、出生人口持续减少等问题,备受关注。
前三季度结婚登记588.6万对 河南最多
民政部近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21年前三季度共有588.6万对新人登记结婚。2020年同期,这一数据是589.4万对。也就是说,今年前三季度结婚登记人数同比微降了0.1%。
不过,由于受新冠疫情影响,2020年前三季度结婚人数下降幅度比较大。因此与2019年前三季度713.1万对的结婚人数做比较,就会发现,今年前三季度比2019年同期减少了124.5万对,降幅达17.5%。
近五年前三季度结婚数据。第一财经记者根据民政部数据整理。
从近年来的年度数据来看,2013年全年结婚登记1346.9万对,达到近十年的历史高位,其后7年结婚登记人数连续减少。2020年我国结婚登记数据为813.1万对。仅为2013年的60%。
“结婚人数下降是一个明显的趋势,而且是一个明显加速的趋势。”人口专家、广东省人口发展研究院院长董玉整教授对第一财经分析,结婚人数下降对出生人口必然带来实质性的影响。结婚人数的下降、当“妈妈”人数的下降,必然影响出生人口的增长。在今后一段时期内,育龄妇女、已婚育龄妇女的数量下降,是不可扭转的趋势,这也是影响出生人口数量增加与否的重要客观原因。
5月20日,在成都高新区桂溪生态公园婚姻登记处,一对新人登记领取结婚证。新华社。
从各地的数据来看,今年前三季度,结婚登记对数最多的10个省份是河南、广东、四川、山东、江苏、安徽、河北、湖北、湖南和贵州。其中,河南和广东超过40万对,河南以45.9万对位居第一。由于结婚、离婚登记都与户籍紧密联系的,河南户籍人口全国最多,因此结婚人数最多也在情理之中。
31省份前三季度结婚登记数据。第一财经记者根据民政部数据整理。
青年婚姻需求为何下降
另一方面,近期以来,多个调研报告显示,当前青年结婚意愿降低,女青年结婚意愿低于男青年。
根据光明日报今年10月报道,共青团中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课题组针对2905名18~26岁的未婚城市青年,通过问卷调查、深度访谈等方式,围绕他们如何看待恋爱与婚姻,婚恋意愿的背后存在哪些担忧等进行了深入调查。
调研中,对“你将来会谈恋爱吗”的问题,12.8%的青年选择“不谈恋爱”,26.3%的受访者表示不确定。对于“你将来会结婚吗”,25.1%的青年选择“不确定”,8.9%的青年选择“不会结婚”,即有34%的青年不再认为结婚是一件理所当然的事。此外,有近三成受访青年从未谈过恋爱。进一步分析发现,女性的结婚意愿明显低于男性。女性表示“不结婚”和“不确定会不会结婚”的人数占43.92%,比男性多出19.29%。
董玉整对第一财经分析,从青年受教育情况来看,受教育时间拉长,抬高了人们的婚育年龄,从而影响人们的婚育时间安排。2019年的数据显示,在高等教育阶段,在校女学生数量已经明显超越男生。女青年结婚意愿明显低于男青年,和她们受教育时间越来越长有一定关系。
董玉整分析,从城镇化水平情况来看,城镇化快速提升,会影响人们的婚育观念和行为。近十年来,人口加速向大城市、中心城市转移,人们在城市生活,住房、交通、消费等等压力很大,对人们的恋爱结婚都会有实际的影响,“恐婚”“不婚”“迟婚”的现象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重视。人口多的大城市,人均受教育年限越高,婚龄推迟现象也越明显。女性受教育、就业、生活等多重因素影响,生育意愿相较男性更低,单身现象越来越具有普遍性。
不只是大中城市,小城镇和农村的青年结婚意愿也在下降。
浙江泰顺县青年婚恋关系调研报告显示,“不婚主义”日益凸显。有38.4%的青年表示婚姻“可有可无”,4.8%的青年表示“不需要婚姻”。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青年越来越独立,特别是女性青年;婚姻观念也越来越多元化,很多大龄的男青年和女青年都选择单身。
宁波市农村青年婚姻关系调研报告也显示,农村青年婚姻需求有所下降。根据问卷结果,尽管有69.66%的受访者认为婚姻“非常必要”,但是认为婚姻“可有可无”或“不需要婚姻”的受访者达到三成,两项比例分别为29.06%和1.28%。从性别看,女性更倾向不婚主义。
董玉整说,当前,年轻人接受各种思想文化的影响,婚恋观念、生育观念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多元文化、多种选择,都在产生现实的影响。在实施三孩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大背景下,大力倡导适龄生育、优生优育、文明生育,是当前构建新型婚育文化的重要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