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国内粮食丰收已定局,为何玉米等谷物进口量却翻倍?
一方面是2021年粮食丰收已成定局,且库存总充足处于历史高位;另一方面是粮食进口量也大幅增加,其中缘由何在?
11月7日,海关总署数据显示,中国2021年10月粮食进口量为968.4万吨,1~10月进口量累计为13795.6万吨,同比增加近23%。
自从2015年以来,中国粮食进口量维持在1亿吨以上。今年前8个月的粮食进口量(11453.6万吨),就已经超过2019年全年粮食进口量(10609.2万吨)。如今,前10个月的粮食进口量已与2020年粮食进口量(14262.1万吨)仅相差466.5万吨。同时,已占2020年国内粮食总产量(66949万吨)的20.6%。
中华粮网易达研究院副院长张智先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这种现象出现的背后,既有部分品种呈现阶段性产不足需的现实,又有应对国际粮价上涨、粮食供应链受疫情波及等影响的考虑。
今年前10月粮食进口情况。来源:海关总署
大量进口大豆、谷物
在海关总署公布的2021年1~10月累计进口粮食中,大豆7908.3万吨,占比达到57.3%。对比来看,2020年1-10月累计进口粮食,大豆8320.7万吨,占比达到74.2%。
这是中国粮食进口的显著特点,即大豆占据主导地位,且这种进口格局由来已久。中国自从1995年由大豆净出口国转变为净进口国以来,大豆进口量就逐渐增加。2000年,中国进口大豆刚突破1000万吨。20年之后,到2020年,就达到了10033万吨,首次超过1亿吨。
从全球来看,中国的大豆进口量约占全球大豆贸易的60%。
横向来看,今年前十个月的大豆进口量,比2020年同期减少412.4万吨,进口占比也下降了16.9%。这说明,大豆主导型的进口格局虽然仍未改变,但是以玉米及玉米替代品的谷物进口,正异军突起。
据农业农村部农业贸易促进中心发布的最新数据,2021年1~9月,谷物进口5238.9万吨,同比增1.3倍;净进口5042.8万吨,增1.4倍。
在这些进口的谷物中,分品种来看,玉米表现最为突出,达到2493万吨,同比增长273.8%,且已经远超2020年全年进口量。除此以外,小麦、稻谷及大米、大麦、高粱同比均大幅增长。
从全球来看,水稻、小麦、玉米是最主要谷物品种,占全球谷物比例90%以上。在中国,这三大谷物中的水稻、小麦,被称为“口粮”。
按照谷物的品种,中国每年小麦产量1.35亿吨~1.4亿吨,按单一国家来看,中国是全球第一大小麦生产国;玉米产量2.5亿吨~2.7亿吨,位居全球第二大玉米生产国,产量仅次于美国;水稻产量2.1亿吨~2.3亿吨,中国是全球第一大水稻生产国。至于大麦、高粱,国内产量有限,美国、澳大利亚、阿根廷及欧盟是主要生产国(地区)。
从数据来看,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小麦、水稻生产国,第二大玉米生产国,仍在从国外进口规模不小的谷物。
谷物进口量大增的原因
用于生产饲料的大豆、玉米,之所以大量进口,主要是为了满足国内养殖业的发展,尤其是养猪业。
布瑞克·农产品集购网研究总监林国发称,国内生猪产能持续恢复,同时年初的高猪价预期刺激养殖户大比例压栏,额外增加饲料需求,导致饲料产量同比大幅增加。据中国饲料工业协会数据显示,2021年上半年,饲料累计产量同比增加71.4%。
与此同时,近年来,中国临储玉米持续去库存,导致玉米库存耗磬,再加上2020年9月玉米东北产区接连遭遇台风袭击,影响玉米收成,基层种植户惜售、屯粮加重了市场流通紧张,玉米价格持续攀升,甚至出现“抢粮”大戏。于是,加工企业受加工成本约束对国产高价玉米有所抵触,进口玉米价格优势显现,促使中国加快玉米及替代谷物的进口。
这其中也有中美贸易协议的因素。从2020年下半年开始,中国大幅增加美国玉米、大豆的采购量,这些采购的粮食2021年陆续到港。
张智先称,虽然中国的粮食库存总量充足,库存处于历史高位,但是部分品种呈现阶段性的产不足需也是现实,加大相关品种进口可以增加国供应,弥补产需缺口。
大豆进口,已经成为常态。从1995年至今,大豆净进口史已有26年。2020年,大豆进口依存度超过80%,达到83.7%。
上海迈柯荣信息咨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徐阳对第一财经表示,大量进口大豆,这是中国基于国内资源禀赋所做出的现实选择。如果全部都国内种植,将会挤占玉米等作物原本有限的耕地。
作为三大谷物之一的玉米,由于产需缺口较大,近年来进口出现了较大幅度的增加。2020年累计进口量达到1129万吨,同比翻了一番多,这一趋势一直延续到2021年。
2020年,被行业人士视为中国粮食进口的关键年份。在此之前,中国三大主粮进口配额一直都没有用完过,很少有配额外的进口。中国对玉米、小麦和大米实行进口关税配额管理政策,配额内进口征收1%关税,配额外进口征收65%的关税。2021年,三大主粮进口关税配额分别为小麦963.6万吨、玉米720万吨、大米532万吨。
此外,与玉米在饲用中有替代关系的高粱、大麦,进口量也出现大幅增长。2021年1-9月海关总署进口数据显示,高粱735万吨,同比增加110%;大麦861万吨,同比增加85.6%。
林国发称,玉米的高价,使其与大麦、高粱存在显著价差,具有替代可行性。由于玉米存在进口配额制度,在配额外关税增加,进口没有利润,而大麦、高粱不存在配额限制。于是,企业大量进口大麦、高粱,甚至一些企业为了规避玉米进口配额的限制,进口玉米饲料粉(玉米粉碎后加入适当矿物质和维生素)。小麦、稻谷的小幅增加,也有配额内进口成本偏低,可用于饲料加工。
关于今年粮食进口有所增加,张智先解释称,也有应对国际粮价攀升、粮食供应链受疫情波及等影响的考虑。
他说,在全球新冠肺炎疫情的背景下,适当增加进口是许多国家的战略选择,不一定是因为该品种的现实供应短缺。比如,国内小麦除了结构性进口需求之外,应急防备进口的因素可能更多一些。今年1-9月,小麦进口量756万吨,同比增加29%。除了小麦,其它一些农产品的进口也有这方面的因素存在。
行业内预期,按照当前谷物进口节奏,虽然下半年每月进口量低于上半年,但预计四季度合计进口量仍将达到1200万吨左右,全年进口量6500万吨左右,同比增加2000万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