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博会热议“双高”行业低碳转型,数十万亿投资市场待撬动
“双碳”目标既是挑战也是机遇,这是参加第四届进博会的多家“双高”企业的共识。
“我们在双碳的背景下,确实有很大的压力,但是我们没有停,也一直在探索双碳背景下怎样解决碳排放的问题。”国家能源集团中国神华煤制油化工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闫国春在8日举行的2021国际碳中和与绿色投资大会上坦言。
今年以来,随着“双碳”相关政策陆续出台,以及能耗“双控”等“有形之手”施加影响,能源、化工、水泥、电力等高耗能、高排放行业倍感压力,也加快了绿色低碳转型发展。
煤化工、水泥龙头的自我转型
在上月印发的《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下文称《意见》)中,煤化工被列为“两高”项目,同时被明确要求控制行业产能。
作为全国乃至全球最大的煤制油和煤化工的企业,国家能源集团在探索低碳高端化发展的道路上,在“煤”上做创新文章。煤化工作为发展石油化工和天然气化工的补充和替代,在今后结构变化中有着独到优势,例如,煤制油的副产品可以生产高端碳素材料。
闫国春表示,“煤化工有个很大的特点,就是它可以生产含氧化合物,这在可降解生物材料生成方面有独到优势。而在同其他生物可降解材料的性能比较中,也体现了我们的材料具有高强度、高耐热性和全降解等特点。”
据闫国春介绍,除了发展可降解塑料,国家能源集团还将按照煤炭、化工、新材料、新化工集约化布局,通过绿氢、氯氧、绿电和新能源和化工新材料等降低二氧化碳排放,以及对煤的资源化利用,通过绿氢耦合和碳捕集及封存等手段,在进一步达到减碳、降碳目的的同时,为煤的再利用走出一条新路。
相比煤化工着眼于传统能源的再利用,同为排放大户的水泥行业,龙头海螺集团则着眼于利用技术创新解决节能降碳问题。
安徽海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王诚在上述大会上表示,水泥行业因其自身特点,碳排放贯穿于整个生产过程中,水泥行业占到了建材行业碳排放的83%。而且,水泥行业还有一个和钢铁、电力行业不一样的地方,就是它的碳酸盐分解碳排放占了60%,燃料排放占35%左右,电力间接排放占2%~5%。水泥行业的排放既要解决燃料问题,也要解决原料排放的问题。
目前,水泥行业减排的主要路径是能效提升、替代燃料、替代原料、替代熟料、碳资源化利用与封存等。海螺集团通过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实施相应行动计划、构建多维度创新研发体系推动企业绿色低碳转型。
为“双高”插上清洁能源的翅膀
据GE气电集团中国区产品技术总经理阎福华介绍,从世界能源现状来说,40%排放来自于发电,从中国实际情况来看,发电行业也是碳减排的主力军。
根据中国电力联合会今年7月发布的《中国电力行业产业报告2021》,截至2020年底,全国全口径发电装机容量为22亿千瓦,其中,煤电10.8亿千瓦,水电3.7亿千瓦,气电9972万千瓦,太阳能2.5亿千瓦,风电2.8亿千瓦。按照比例来看,整个发电行业领域,煤气的比例49%,气电4.5%,水电、风电、太阳能40%。
而前述《意见》明确提出将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并对我国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给出了路线图,即2025年达到20%、2030年达到25%、2060年达到80%以上。完成“双碳”目标,电力行业加快清洁替代,大力发展风电、太阳能发电将呈刻不容缓。
谈及利用清洁能源,与会者均提出自己的探索与思考。
阎福华建议,提升气、电的减碳作用。他表示,天然气虽然是化石能源,但碳排放的强度比煤电少60%,根据中电联的统计数据,6000千瓦以上发电厂的煤电碳强度832克/千瓦时,而气电碳排放比煤电少60%。其次是要实现以再生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
阎福华说,100%燃氢的燃气轮机是未来电力系统的重要支撑。GE目前最大最高效的9HA燃机已经实现50%烧氢,2030年预计实现100%烧氢,成为真正意义上的零碳发电形式。
维斯塔斯风能技术有限公司大客户管理高级总监卡卡认为,中国拥有丰富的风资源和太阳资源方面的优势。隆基绿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集团党委书记、副总裁李文学则表示,可以深度引入氢能,来达到减碳目标。
值得一提的是,光伏在未来的前景,也被一些业内人士看好。李文学表示,经过十多年发展,光伏发电成本下降80%多,海上风电和陆上风电下降了30%~40%。在未来,光伏和风力发电还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今年6月,四川甘孜州正斗一期200MW光伏项目上,国家电力投资集团以最低报价0.1476元/千瓦时预中标,创下了国内光伏电站上网电价的最低记录。此外,中东阿布扎比的光伏电价格为0.08元/千瓦时。
通威股份有限公司光伏事业部总裁陈星宇表示:“整个光伏发电在全球大多数地方都已成为最经济的发展方式,低于煤电甚至是水电。”他预计,到我国实现碳中和时,整个光伏发电成本将降到0.1元左右。
70万亿元投资静待撬动
“十四五”是我国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也是实现碳达峰的关键期和窗口期。
国家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司长李高在会上表示,“未来几十年,双碳将深刻影响我国的经济、能源、产业、科技、环境、投资、金融等方面的发展。”
根据国际可再生能源结构的测算,至2050年实现碳中和,全球需要110万亿美元的投资用于减碳,这也意味着,绿色投资将成为今后全球的重点方向。
原国务院参事、中国投资协会能源投资专业委员会专家主席石定寰对此直言,在零碳情景下,能源供给和消费方式的变革性趋势将催生巨大的投资市场,2020年到2050年间,预期将有70万亿元左右的基础设施投资,将被直接和间接撬动。
科技部原副部长、原国务院参事刘燕华也表示,根据中国权威金融机构的测算,至2060年,中国实现碳中和需要投资百万亿以上的人民币,甚至还有些专家测算提出需要300万亿~500万亿元人民币。
谈到绿色低碳发展带来的投资机会,国家绿色发展基金股份有限公司监事会主席汪义达表示,主要体现在产业端、技术端和市场端等方面。从产业端来看,投资机会主要在于传统产业低碳改造升级和新兴产业更加绿色低碳化。
“以能源行业为例,主要是推动化石能源低碳化改造升级、实现绿色低碳化,将为能源行业降碳脱碳带来巨大的投资机会;同时,清洁能源迎来重大发展机遇,特别是通过相关技术迭代升级提效,可再生能源无论是技术支撑性,还是产业成长性和市场拓展性都将越来越成熟,发展前景广阔,进而带来绿色投资好机会。”
从技术端来看,主要是加快绿色科技创新,通过鼓励公平竞争来突破前沿技术;从市场端来看,随着全国碳市场的快速发展,重点排放行业纳入范围逐步扩大,以及碳排放核算和数据管理逐步标准化,碳排放权交易将成为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调节平台。
而且,“今后一个时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还将给绿色金融带来巨大的发展机遇。”汪义达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