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拼慢病管理智慧,跨国企业进博会频出“新招”
跨国企业针对慢病管理、分级诊疗的具体应用和解决思路在第四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下称“进博会”)现场展开了“完整闭环”的大比拼。
记者在各大医疗企业展台发现,跨国企业展出的糖尿病并发症早筛早诊试剂、血糖监测设备等先进设备,融合移动教育培训、5G远程直播等技术,已然形成了围绕疾病本身的整体治疗理念,不仅能打通医院内外的慢病管理场景,还能解决优质医疗资源分配不均的痛点。
“慢病管理涉及多方面,要早期筛查、检测、干预,同时进行标准治疗及后续随访。当然,随访期间发生问题也要能找到医生进行再次干预,闭环才能建立起来。”阿斯利康中国副总裁、心血管及代谢业务部负责人朱彤在进博会期间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要朝全病程管理的方式去看待疾病。
不只解决1%的风险
在中国,仅心血管代谢市场(即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就有慢病患者超亿人。为了帮助庞大的慢病患者群体做好慢病管理,医药企业已经从产品思维转向疾病思维。
一般来说,慢病患者99%的时间没有问题,只是1%的时间会发病,这时就需要科学地干预。但关键问题在于,不知道1%的时间在具体什么时间发生。
针对这样的痛点,朱彤认为物联网技术能够给到契机,让这1%的风险及时被发现。阿斯利康的整个慢病体系里,在一线工作的就有近4000多名业务代表,能够把好的产品和药品有机衔接在一起,降低患者发病的风险。
在第四届进博会阿斯利康的展台上,有用于早期筛查的产品,还呈现出阿斯利康如何在家庭场景中连接线上线下,以及如何触发所谓的数字医疗体系。
为了实现较为理想型的数字医疗和慢病管理的家庭场景,朱彤告诉第一财经记者,阿斯利康主要在做三件事,一是提高患者的意识,二是会与设备厂商共同研发数字医疗内容,第三是让设备能与线下医生紧密连接,从而第一时间给患者提供解决方案。
在第四届进博会上,雅培和拜耳也分别展出了最新的血糖监测设备,为慢病管理提供了更多便利。例如,拜耳的持续葡萄糖监测系统(CGMs),可以通过提供分钟级连续的组织间液葡萄糖信息,为患者自我血糖管理和医生临床治疗方案的决策提供依据。据了解,该系统近期在海南博鳌乐城先行区获批临床使用。
基层医生“挑大梁”
我国约有6000家县级医院,服务约9亿人口,推进基层诊疗的规范化,不断完善我国分级诊疗体系,是提升总体癌症防治水平的关键。
罗氏在推进基层癌症筛查与早诊方面,引入了5G和物联网技术,用远程超声技术实现了优质医疗资源下沉。为了实现标准化诊疗路径,罗氏参与了专病联盟分级诊疗和双向转诊机制的探索,通过区域专病中心来辐射更多基层医疗机构。
面对我国眼底疾病患者众多,但得到治疗的人数较少的现状,诺华通过创新服务模式,建立“光明中心”,培训了7000名医技护,让1万患者得到获益。
在医疗设备区域,跨国企业西门子医疗除了带来全球首台临床科研双模7T 磁共振、光子计数CT等先进技术,还同步展出了第三届进博会上中国首展过的Corindus途灵™最新一代介入机器人。
2021年3月,该介入机器人在海南博鳌完成了国内第一例手术,用短短30分钟完成常规情况下可能要5至6小时的手术。2021年7月底通过了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的绿色通道审批,预计2022年可能在中国上市。此外,西门子医疗正在积极推进Corindus途灵™远程手术功能的安全实现。
“培养一个能熟练做介入手术的医生要5-10年,而培养一个能操作介入手术机器人的医生只需要一周到两周,这样就能够将介入手术更快地推向基层。”西门子医疗系统磁共振产品总监卢毅告诉记者。
11月5日,在西门子医疗展台现场,第一财经记者发现,西门子医疗相关工作人员正在使用介入手术模拟器来演示介入手术。据了解,通过模拟器的演示教学可以缩短医生的培养周期。
在基层医生培训方面,波士顿科学在展台现场推出了移动教育培训大巴车。通过互动培训、5G远程直播等方式,可以将前沿医疗技术带到了几十个基层地区。
拜耳在基层的智慧医疗创新实践也帮助改善了患者多、医生少、培训成本高的基层医疗现状。其在第四届进博会展出的Stellant D-CE,是中国首款智能化信息化CT高压注射系统,提高检查成功率,让医学影像更清晰,帮助基层医患得到更精准的诊断。
无论是数字医疗还是基层的创新实践,全球的前沿科技都在触及更多的中国患者,中国人的好想法也在不断涌现。有业内人士表示,国内有好的想法,跨国企业有完备的人才梯队,两者能够很好地结合在一起,帮助更多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