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回购再放量至1000亿,11月MLF大概率等额续做
从100亿到500亿再到1000亿,步入11月以来,央行不断加大逆回购操作力度。
11月8日,央行公告称,为维护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当日以利率招标方式开展1000亿元逆回购操作,操作期限为7天,操作利率为2.20%,与前期持平。这是央行本月连续第二个交易日开展千亿逆回购操作。
在业内人士看来,央行在月初就加大逆回购投放数量,体现了维稳资金面的决心。多数观点预计,未来央行将继续以逆回购、中期借贷便利(MLF)等操作为主,适时适度投放不同期限流动性,同时辅以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另就本月MLF操作来看,多家机构预计,等额续做是大概率事件。
逆回购放量至千亿
步入11月,央行连续6个交易日开展7天期逆回购操作,且规模越来越大。
先是11月1日及2日,央行分别开展100亿元逆回购操作;随后,11月3日和4日,逆回购操作放量,达500亿元;11月5日和8日,逆回购操作规模进一步扩大至1000亿元。操作利率则均维持2.2%不变。
东吴证券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师李勇对记者表示,央行加大逆回购投放量,系维护市场流动性合理充裕,符合其一贯操作思路。据Wind资讯统计,本周(11月8日至14日),共有2200亿元逆回购到期。
“10月底央行为助力资金平稳跨月,公开市场操作逆回购大幅放量,造成11月月初逆回购到期规模较大。因此,逆回购继续放量有利于对冲资金面压力,引导市场利率平稳运行从而维护流动性。”李勇称。
中信证券研究所副所长明明也表示,央行此举表现出维稳资金面的决心。在面临大量的流动性回笼的环境下,央行并没有持续100亿元逆回购操作,而是两次增加逆回购操作至1000亿元。相应地,资金利率进入11月后持续下行,隔夜利率进一步回落至2%以下。
此前市场普遍担心11月政府债券供给压力增大导致流动性缺口扩张,如今来看,在央行增加逆回购投放规模之下,资金面不稳定的担忧有所缓解,市场资金利率也出现下滑。
最新数据显示,11月8日,Shibor(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短端品种多数下行,隔夜品种上行1BP报1.897%,7天期下行0.8BP报2.121%,1个月期下行0.2BP报2.396%;银行间质押式回购利率方面,截至13点30分左右,DR007加权平均利率报2.0943%,较7日下跌2.97BP,DR001加权平均利率报1.8980%,较7日上涨0.44BP。
另从操作利率分析,尽管逆回购放量,但政策利率仍保持不变。对此,李勇分析称,今年7月央行全面降准,而后续的降准预期一再落空,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亦维持稳定。这说明央行稳健的货币政策取向未变,适时调整公开市场操作规模也彰显着货币政策更加灵活精准。
MLF+OMO仍是主要手段
就整个11月而言,市场流动性仍面临较大压力。据华西证券统计,受公开市场操作到期规模较大、政府债券发行加速以及M0(流通中的现金)季节性增加影响,11月资金缺口规模预计在1.9万亿元左右,规模仍然较大。
其中,在公开市场到期规模方面,本月共有20750亿元公开市场资金到期,较10月到期规模多出6750亿元,为近几个月新高。
其中,11月1日~8日共有10000亿元逆回购到期;11月16日有8000亿元MLF(中期借贷便利)到期;11月29日,有700亿元国库现金定存到期;11月30日有50亿元3个月央行票据互换到期,同时还有2000亿元MLF到期。
在此背景下,多数观点预计11月央行投放将继续保持稳健。此前央行货币政策司司长孙国峰也表示,四季度将灵活运用中期借贷便利、公开市场操作等多种货币政策工具,适时适度投放不同期限流动性,熨平短期波动,满足金融机构合理的资金需求,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
“考虑到今年剩余时间MLF到期金额较大(11月有1万亿元MLF到期、12月有9500亿MLF到期),降准概率或有小幅提升。”李勇对第一财经记者称,但结合央行近期表述与操作思路,“等量或超量续做MLF+OMO(公开市场操作)”仍旧为维护流动性主要手段。
至于MLF续做规模,市场普遍预计是等额续做。华西证券研报指出,11月央行将继续通过提高OMO操作频率,保持MLF等量或稳量续作等方式对冲政府债券发行加速的影响,流动性将延续平稳。预计10年期国债收益率维持在3%附近震荡。
江海证券研报也表示,在不实施降准的情况下,本月将大概率等额续做MLF;而且,考虑到今年央行维护资金面稳定态度明确,预计后续还会加大逆回购投放力度。
不过明明认为,MLF续做方式仍存在一些不确定性,可能的续做方式包括两种,一种是11月15日一次性提前续做1万亿元MLF,完全对冲全月到期的MLF;另一种是,11月15日提前续做16日到期的8000亿元MLF,并于11月30日再次续做2000亿元到期的MLF等。
此外,就年内来看,李勇分析,年内经济或仍存在下行压力,但在稳健的货币政策取向下,降准概率仍旧较低;从货币信用周期的角度分析,宽信用的影响或将于明年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