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亏出清,温氏股份反转来临?
近日,惠誉国际将温氏股份(300498.SH)的长期外币发行人违约评级自“BBB-”下调至“BB+”,展望负面。惠誉同时将温氏股份的高级无抵押评级及其存续美元债券的评级自“BBB-”下调至“BB+”。
最近,A股猪企三季报全部公布完毕。温氏股份以单季亏损72亿,位于A股猪企之首。
尽管温氏股份账面现金充足,但在罕见巨亏之下,惠誉还是下调了温氏股份的美元债评级和违约评级。
9月中旬以来,生猪概念指数上涨超过20%。温氏股份也上涨超过30%。几乎与牧原股份的上涨幅持平。
上一轮猪周期从2018年四季度开始,至2021年2月结束。这一轮猪周期,猪企龙头牧原股份大涨超十倍。生猪概念指数上涨超过200%。但温氏股份涨幅不过一倍多。
为何温氏股份上一轮猪周期涨幅远远落后于全行业?温氏为何在三季度巨亏?这一波上涨,温氏股份又为何在亏损列于全行业之首的“至暗时刻”,录得超过全行业的涨幅?市场对温氏股份的认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三季度何以巨亏?
温氏股份的业务,猪肉和鸡肉,几乎各占一半。今年三季度,鸡肉价格也较去年同期的价格有所下跌,鸡肉业务盈利不彰。而众所周知的猪肉供给大增,价格大幅下挫,更是巨亏的罪魁祸首。
“温氏没有踩在点子上,猪价高峰的时候,猪死得多,高价去买小猪仔,三季度正是这些小猪仔成肥的时候,所以三季度一下子亏损了好多。”一位了解温氏经营状况的行业人士告诉记者。
2021年前三季度,温氏股份归母净利润分别为:盈利5.4亿元、亏损30亿元、亏损72亿元。相对照的是,牧原股份一季度大赚64亿,二季度也仍然盈利25亿,第三季度亏损8亿元。
中国畜牧业信息网数据显示,截至10月8日,全国生猪均价最低跌至11元/公斤以下,行业陷入深度亏损状态,这是2018年6月以来生猪价格首次低于11元/公斤,距年初价格下跌70%。
该赚的一季度没有赚到,全行业巨亏的三季度,温氏股份不惶多让,亏损列行业第一。
温氏股份自己解释称,受国内生猪价大幅度连续下跌影响,养猪行业第三季度陷入全面亏损,加上饲料原料价格连续上涨,公司出栏肉猪包含外购苗育肥猪、处置低效能种猪等因素推高养猪成本,公司前三季度的肉猪养殖业务出现深度亏损。
温氏股份为何要外购仔猪?行业内部人士告诉记者,去年温氏在给猪用的疫苗上有失误,导致其位于多地的猪成片死亡或处理掉。这也直接导致,2020年四季度公司亏损8亿元,2021年一季度也只挣5个亿。
反转将至?
继二季度计提减值4.7亿后,温氏股份又继续在三季度计提了资产减值13.8亿。这一数据,也是三季度全行业之最。
从利润表来看,温氏股份并没有解释此次资产减值的细节。从资产负债表来看,能繁母猪可能是减值项目之一。
三季末温氏股份的报表,存纳能繁母猪的生产性生物资产账面价值为8亿元,较年初的9.2亿元,下降15%。
三季末,A股大部分猪企的生产性生物资产,都较去年年底,或今年一季末的余额高点,有不同程度的降幅,比如新希望下降18%,则正邦生物下降35%。这表明,为了减亏,多家企业对作为生产资料的能繁母猪能有不同程度的减值处理。
成本高企的外购仔猪逐渐出清、大幅资产减值出清额外成本,以及温氏独特的治理和企业文化,或许让市场相信,此前一轮没踩在猪周期鼓点上的温氏股份能将不再那么“点儿背”。
开源证券认为,温氏股份自今年5月起停止外购仔猪,之前外购的仔猪育肥部分,预计于11月月份出栏完毕,公司种猪体系已基本恢复正常,自主育种能力增强,养殖成本有望在年底降至17.4元每公斤。
温氏从1983年创立后开始养鸡,1997年进入养猪业。2016年是温氏股份最高光的时刻。当年净利润达到了118亿。而当时的牧原股份净利润只有23亿。
但近几年,温氏股份放慢了扩张的步伐,反被牧原股份大大超越。2020年年报,温氏股份归母净利润只有74亿元。而牧原股份的净利润达到了274亿元。牧原股份整整比温氏股份多赚了两百亿。
业界对温氏股份看法如何呢?
“温氏是个一是一,二是二的企业,”在一位多年与温氏打交道的上游企业负责人看来,”养殖行业就是这样,猪一死一大片死,但他(温氏股份)能挺过来,一年几百亿利润,也是非常正常的。”
这一轮猪肉下跌周期,一些激进的企业面临生存危机,如正邦科技(002157.SZ)。2021年正邦科技亏损76亿元,把历年来利润积累,亏成了负数。
经过2021年前三季度的亏损,温氏股份亏掉97亿元。但因为企业积累雄厚,目前仍拥有200亿的未分配利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