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斌:数字经济重塑全球竞争,需从这四方面完善数字贸易建设
数字经济建设正迎来前所未有的新机遇。
11月7日下午,第四届中新合作服务贸易创新论坛(下称“服贸论坛”)在上海国家会展中心举办。交通银行党委委员、副行长钱斌以“金融领域人工智能和数字技术助推服务贸易开放发展”为题,发表主旨演讲。
钱斌认为,疫情下,数字经济发展速度之快、辐射范围之广、融入之深前所未有,正成为重塑经济结构,改变全球竞争格局的关键力量。在这一新背景下,推进和完善数字贸易建设,已成当务之急。
作为第四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重要的官方配套活动,此次服贸论坛主题为“数字赋能,开创服务贸易高水平开放新格局”。这也是中新合作服务贸易创新论坛首次在进博会主场举办。
疫情促使数字贸易发展加快
钱斌认为,新冠疫情发生后,全球经济呈现非同步性复苏,这对全球产业链、贸易链的完整性产品了重大影响。全球经济的萎缩对服务贸易的影响显著。
“而相比之下,数字贸易展现出强大的发展韧劲。疫情常态化之下,多国政府采取防控措施,更多线下需求转化为线上。进一步加速了全球经济与贸易的网络空间的构建,带动全球创新链、产业链和价值链的整合优化,起到推动全球要素、资源重组、全球经济结构重塑的作用。”他说道。
那么,数字技术如何构建服务贸易数字化的进程?钱斌认为,传统的基于人类密集的存在,服务贸易自然而然开始向数字化转型发展。他例了2个例子,即最典型的莫过于劳动服务外包,尤其是客服外包,逐渐开始被人工智能所替代;在跨境支付领域,各国央行高度重视数字货币,并通过数字货币桥的建设,在保护货币主权的同时,提高了服务贸易的领域。”
当然,数字贸易需要配套生产关系调整。“进入数字经济时代,服务贸易的商业模式已经发生重大调整,线上化、移动化、数字化与线下模式截然不同。”钱斌说道,“势必要求在生产关系领域进行相应的调整,已推动生产力得到更大的发展。”
当前,服务贸易领域的改革创新正深入推进开放合作持续深化,全球贸易试点地区已拓展至28个,服务外包示范城市增加到30余个。钱斌认为,全国服务贸易改革开放创新的平台网络已基本建立,可以预见未来的经济、生活、治理的数字化转型,与服务贸易的数字化发展的相互融合将达到新的高度,也必然会产生更大的价值空间。
四方面推进数字贸易建设
近日商务部等部门印发的“十四五”服务贸易发展规划,首提数字贸易。钱斌认为,此举明确了未来一个时期我国数字贸易的重点目标和发展路径,在全球价值链加速重构的当下,服务贸易将面临前所未有的新机遇。
随着数字贸易的加速,服务贸易的新模式、新业态将不断涌现,因此,钱斌表示,再在此背景下,以数字贸易为核心、数字交付为方式,需要从四个方面来完善。
首先需要促进数据流通,发挥数据价值。由此,要进行数据治理的工作,寻找可用数据,且对数据的准确性进行甄别。同时,数据治理可以规范标准,提高效率,减少推向智能化所需要的时间。
其次,要做好数字隐私的保护工作。不同的机构之间,因为数据的隐私保护,不能把原始数据分享给对方,这就限制了模型的可用范围,导致模型效果大大折扣。因此,数据的产权、使用权问题依旧很棘手。
第三加大数据要素市场建设,建立数字领域的国际竞争力。贸易指数、金融平级是数据领域的民生,但中国仍需构建比肩国际市场上具有影响力的数据服务商以及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金融数据平级机构。
钱斌认为,前不久出台的《上海市全面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十四五”规划》,已经明确指出上海应当培育规范的数据交易平台和市场主体。在促进本地区数据畅通流通的基础上,服务全国的数据市场,已打造生态繁荣的国际数据港为目标,要实现这一目标,因此需要进一步发挥长三角的一体化作用。
比如,以长三角地区为突破,通过数据的互联互通,统一数据标准,实现数据中心覆盖全国的商业数据;重视技术与数据的双刃渠道;提供数据资产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发挥金融市场中的数据价值,将长三角成为全国的数据金融产业中心;合力打造数字基础设施,发挥长三角全国的带动作用。
作为金融机构,钱斌介绍道,交行也已涉足数字经济发展。此前,交行已制定了“十四五”发展规划,将数字化转型上升至集团战略层面。在未来五年的发展中,将形成普惠金融、贸易金融、科技金融、财富金融四大特色。
比如,在融入新生态方面,交行将打破银行固有渠道和行业限制,向“行业+金融”和“场景+金融”转变,助力产业链数字化转型,围绕前端生产、中端销售、末端消费等场景,推出全流程线上化的融资、清算、保理等产能互联网的新模式。
此外,在央行的指导下,交行将稳步推进数字贸易,对接央行的贸金平台和香港的贸易联动平台,利用区块链技术为企业提供便利的贸易融资服务。有效的拓宽业务覆盖面,持续提高跨境贸易融资互信与便利化的水平,助力进出口企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