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家预测:今年我国人均GDP将超全球平均水平

“今年我国人均GDP就会超过全球平均水平,达到1.2万美元以上,这是继我国人均GDP突破1万美元后,又一个里程碑式的飞跃。”6日上午,在华中科技大学“后小康时代的中国经济发展”论坛上,城市化与区域创新极发展研究中心秘书长、重庆大学教授姚树洁预测,2025年之前,我国人均GDP将进入“高水平”国家序列,届时全球只有16%的人口收入高于中国。

姚树洁说,过去40年,中国改革开放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1978~2008年,这一阶段中国基础比较薄弱,从中央到地方都强调速度优先,这一阶段的GDP年均增速超过10%,这一阶段人口红利非常丰富,中低端制造和市场资源两头在外给中国提供了巨大的发展区间,这一阶段具有以非均衡发展促进高速度发展的基本特征;第二阶段可称为“协调发展”阶段,这一阶段的GDP增长速度告别了两位数,年均增速低于7%。

“这一阶段以2012年为分界线,持续至今。这一阶段我国不仅内部有压力,人口红利在缩小,人口老龄化在加深,要素价格在上涨,区域城乡收入差价在扩大;外部压力也陡然加深,使得中国不得不重新思考新的发展路径。”姚树洁认为,这条新路径就是通过区域协调、均衡发展的方式,降低区域、城乡差距,释放发展潜能。

姚树洁对后小康时代经济社会发展给出几点建议:科技创新驱动,区域城乡协调发展,生产、生态、社会、文化效益提高及统一,利用大数据、新能源、智能化等新兴工业革命,促进我国经济走在世界前沿,以及社会服务高质量均等化发展,缩小相对贫困,阻断贫困传递。

浙江大学共享与发展研究院院长李实进一步表示,在协调性均衡发展中实现共同富裕是后小康时代的重要使命。高质量发展就要强调创新、创造,特别要激发内生活力,包括企业和个人的创造力。

均衡发展就要缩小城乡收入和发展差距。李实认为,当前城乡融合发展的主要障碍是,农村的土地制度问题和城镇化农民工市民化问题。“土地制度的改革已经成为解决城乡融合发展以及乡村振兴、共同富裕中非常关键的一个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