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明模式“五把钥匙”开启健康之门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全国医院经济运行存在不同程度的困难,但福建三明公立医院经济运行良好。
三明市第二医院如何在医疗服务收入减少的情况下逆势上扬?廖冬平解读了其背后的原因。
Q:新冠疫情给很多医疗机构带来了业务量和收入的减少,对你们医院的影响如何?
A:疫情对医院病人管理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几乎全国所有的医院,特别是专科医院、民营医院,疫情发生后都面临严峻的运营问题,非常考验医院原有的积累和韧性。
之所以三明的公立医院受到疫情影响有限,主要原因是医改后机制给予的保障。
首先,三明市从2012年开始以“三医联动”为基本路径实行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压缩医院原来虚高的药品和耗材价格,量价齐下腾出空间,小步快跑提高医疗服务价格,所以医院的收入结构跟其他医院收入结构完全不一样,基本上已经接近“5:3:2”比较理想的收入结构。“5”是指医疗服务性收入,即医务人员的劳务性收入,已经占到医院收入接近50%;“3”是指药品+耗材尽量达到30%;“2”是指检查、化验两项收费接近20%。通过近十年的改革,三明公立医院基本上接近“5:3:2”收入结构。也正是因为收入结构接近黄金比例,在疫情发生后,三明的公立医院才不会因为医务性收入降低而受到太大的掣肘。
第二,自2016年开始的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收付费制度和医保基金包干制度),历经几年医改政策的实践探索和经营管理理念的调整,医院的抗风险能力提高。
Q:三明模式通过什么“抓手”实现了防治两手抓?
A:首先,治院理念转变。治理医院的理念是一家医院最重要的战略思想,能否与时俱进地跟上时代的步伐和要求是坚定政治站位的具体表现。三明医改倡导的治院理念是一切为了人民的健康。对老百姓而言,健康就是不得病、少得病、晚得病、不得大病,快乐地生活和工作。对医务人员而言,健康不仅是指没有疾病,还指一个人在躯体、心理和社会适应上都处在一个良好的状态。对医院或院长而言,健康即防治。对县(区)卫生健康局或分管领导而言,健康是除了防治外,还要大力推动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对地方政府或一把手而言,健康还包括保证让人们享有蓝天、碧水和净土,即健康产业。“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在防治结合的框架下,医院的治院理念应分三步走:治疗为主,两手都硬,预防为先。
我们搭建了紧密型医共体,整合县(区)域内所有公立医疗机构,打破行政、财政、人事等方面的壁垒,赋予总医院办医自主权,包括县(区)域、县乡、乡村医疗资源的整合。
其次,明确健康管护的对象。再次明确健康管护的责任—医疗和卫生(预防)管护。
最后,明确经济利益。医保基金按人头年度打包支付给医共体(总医院),钱随人走,秉持“总额包干、超支不补、结余留用”原则,切实提高医保基金使用效率,医保基金从只支付医疗服务扩展到健康管护。
当前,健康管护组织必须突出工作重点,紧抓防治。预防方面重点利用“五把钥匙”打开健康管护大门,做好人民的健康守护人。
第一把钥匙:建立全民健康四级共保工程。第二把钥匙:建设县(区)域健康管理信息平台。第三把钥匙:医防协同融合。第四把钥匙:突出四个重点人群和四个重点慢病管理。第五把钥匙: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处理。
Q:在这样的机制下,因为疫情业务量的减少,医务人员的收入是否会减少?
A:不会。这主要得益于医保支付方式的改革。从2016年起实施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收付费制度,2017年开始试点医保基金包干。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收付费制度,让医院更加重视成本管理,规范诊疗行为,实现“以治病为中心”。这使得在控制医保风险、开展健康促进等方面,医院有了强大的内在动力。
相比2019年,三明市第二医院2020年发给职工的工资总额增长了11.7%,是近五年医院工资增长最高的一年。
其实,这场疫情恰恰验证了三明医改“以健康为中心”的正确性,证明了当前我们所做的各项健康促进工作可以让患者少下来,百姓健康状况改善,而医院却比以前运营和发展得还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