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设计花园的英国建筑师:中国文化启发着我
一个巨大的太阳模型,旁边围绕着五个花园,分别为食物花园、水上花园、空气花园、睡眠花园和居所花园,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生存的未来世界。这个3000多平方米的艺术装置,是英国建筑师劳里·切特伍德的设计作品,在刚刚于昆明闭幕的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五次会议上,它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未来城市花园:自然与城市”的太阳模型内部是氢能源燃料电池,不断为五个花园提供动能,就像是太阳,为地球提供提供着源源不断的能量。
人们在花园里散步游览,能看到人类与动植物和谐共存的无数种可能性——食物花园内种的作物既能满足人类需求,也适宜动物和昆虫觅食;水上花园不仅为人类做水资源储备,也能为昆虫和野生动物提供栖息地;居所花园里陈列着供人避雨休息的雕塑,也有用天然材料建造的“昆虫旅馆”。
“在各国政府开会试图解决世界环境问题的同时,作为个人,我们也可以思考,如何从自己做起,帮助保护生态系统,增强我们生活的社区的生物多样性。”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专访时,切特伍德说,“未来城市花园”就像一个启示,它传递出的信息是,生态多样性的保护是每一个人都可以做到的,有机生活方式可以渗透到每个家庭,“比如我们可以收集储存雨水,用来灌溉植物。我们可以利用废弃或多余的空间,自己种植蔬菜,让它变成景观。我们可以用循环再利用的材料制作‘昆虫旅馆’,给昆虫提供过冬的庇护所。我们可以安装螺旋式风力涡轮机来发电,以此减少碳足迹。”
从自然中借鉴经验,注重环保,是切特伍德做建筑和景观设计时最看重的。早在20多年前,他就将一栋上世纪30年代的木屋改造成一个为蝴蝶提供庇护的生态小屋,并因此获得英国皇家建筑师协会“曼瑟奖”提名。他也曾为一座具有八百年历史的大桥做市政改造设计,使其成为现代人的居所。
对切特伍德来说,过去几十年,人们还意识不到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的迫切,更意识不到那跟自己有什么关系,“过去,城市的环境不善于应对这种需求。现在是时候开始了。”
玩园艺的建筑师
作为建筑师,切特伍德有点“不务正业”。他是英国历史上第一位获得切尔西花展金奖的建筑师,并且三次夺得金奖。
切尔西花展有“园艺界奥斯卡”的美誉,从1862年由英国皇家园艺协会创办至今,已经成为全世界最盛大的园艺博览会。
一位建筑师,为什么会频频跨界参加花展设计?
“切尔西花展是全世界最古老的园艺盛会,每年都会吸引全世界媒体的关注。这就意味着,很多人都能在这里看到你的作品。”切特伍德坦言,建筑师面对的项目通常都很大,工期漫长,设计上的变化和制约太多,但花展的作品设计周期却相对短很多,几周乃至几个月时间就能将一个想法变成作品,“这是一个尝试新想法的绝佳舞台。作为设计师,你拥有全部的责任,也被完全信赖。”
在园艺设计趋于保守的英国,很多花园的设计,都局限在传统框架内。建筑师切特伍德则将环保、科技和建筑的元素注入园艺设计,将花园装置创作变成一件件亮眼的跨界之作。
他的获奖作品之一“城市绿洲”,是一件12米高的生态花型雕塑。白天,由氢燃料电池提供动力的花瓣,因太阳升起而“绽放”,并吸收太阳能源。它能自己收集雨水,实现自给自足,到了晚上,整个雕塑又变成一个灯光装置,璀璨夜晚。
正因在切尔西花展上突破传统的设计,切特伍德先后受邀为成都和武汉两个中国城市设计切尔西花园,这两座花园都成了世界看中国城市的窗口。
2018年,“中国成都·丝绸之路花园”第一次在切尔西花展亮相,660平米的三角形花园中央,是“金沙太阳神鸟”,每一面墙上都罗列了不同主题,从川剧变脸、书法到昆虫旅馆,花卉与雕塑彼此融合,共同讲述着巴蜀文化。
在设计武汉的“水上花园”时,他又将中国常见的国庆花坛元素融入到创作中,这在当时引起不小的争议。切特伍德深知中国悠久的园林艺术,但不想用重复历史,而是用当下和未来的目光去呈现武汉所承载的长江文明。游人在“水上花园”的步道行走,能看到75种不同种类的中国本土植物。那些如同繁茂森林般的区域,寓意着神龙架自然保护区;一转弯,观众又可邂逅各种抽象雕塑,像是置身武汉的城市中心,这恰是切特伍德所理解的武汉人文与地理特征。
西方建筑设计师为什么爱中国
在中国做项目十多年,切特伍德坦承,“中国文化启发着我的很多建筑和景观设计。”
1988年就在英国成立建筑事务所的切特伍德,是前往中国的诸多西方建筑师中的一员。2017年,CNN就以《欧洲年轻设计师为何选择在中国生活》为题,解释了这股中国浪潮:对建筑师和设计师们来说,欧洲经济正在衰退,而中国市场蓬勃兴起。这个新兴的市场,对他们而言意味着更多的创意与价值可以实现。
面对同样的问题,切特伍德给出了自己的答案:“中国经济在持续增长,毫无疑问,在一个富裕的社会,建筑师有更多机会承担新项目和尝试新想法,而且这些想法更有可能受到欢迎。”
有趣,刺激,是切特伍德谈到中国项目时频繁提到的词。
几年前,切特伍德建筑事务所为武汉设计了高达1000米的凤凰双塔。当时,这个超越迪拜塔高度的概念设计,以“世界最高建筑”的称号引发关注,两幢象征雄凤雌凰的高塔,采用最尖端的技术实现可再生能源。尽管该建筑因各种原因未能实现,其环保可持续的设计理念却使其列入了英国皇家艺术学院夏季展。
“我在中国常常听到的一句话是,我们喜欢你的创意,我们还能想出更好的创意吗?”切特伍德说,这种彼此认同、积极努力的状态,是他在其他国家做项目时很难遇到的,在中国,他能得到一位建筑师所能得到的尊重与理解、信任与自由。
“在中国工作,你能感受到非常浓厚的文化传统,中国文化贯穿在你日常生活和工作的每一天,随着了解的加深,我对中国的文化与历史充满敬意。”切特伍德认为,中国对他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他在接手每一个中国项目时,都会花很多时间研究不同城市背后的文化与历史。他在广州设计车站,将艺术、雕塑与当地文化元素作为基础。在瑞昌设计住宅时,他又遵循了传统中国四合院的结构。
每一次,他都会把不同的地方文化元素运用到设计中,这些学习和运用的过程,日积月累地形成了他对中国的了解与热爱。
但这不是他来到中国的唯一原因,更重要的是,他从中国的经济发展中看到抱负和远见,看到很多城市有愿望去推进设计的界限,“我之所以选择中国,是因为中国的雄心壮志和争先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