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改委等七部门:到2025年全国将建设1000个体育公园
推进体育公园建设,对于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健身需求,改善人民生活品质,推进体育强国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发改委网站29日发布的消息显示,日前,国家发改委、体育总局等7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推进体育公园建设的指导意见》(下称《意见》)提出,到2025年,全国新建或改扩建1000个左右体育公园,逐步形成覆盖面广、类型多样、特色鲜明、普惠性强的体育公园体系。体育公园成为全民健身的全新载体、绿地系统的有机部分、改善人民生活品质的有效途径、提升城市品位的重要标志。
华南城市研究会会长、暨南大学教授胡刚对第一财经分析,建设体育公园,增加体育设施,是健康生活、高品质生活建设的重要内容。现在提倡高品质生活,人的身体健康很重要。当前发达国家人均体育消费要比我国高不少。未来,人均体育消费、健康指数等指标会越来越受重视。体育公园的建设不仅能引导人们增加身体锻炼,也可以增加体育消费。
《意见》要求,体育公园内既要有满足中老年人群需求的健身步道、健身广场,也要有满足青少年需求的足球、篮球、排球等常规球类场地设施和满足儿童需要的活动设施。有条件的地方可以设置临时性、装配式的冰雪、游泳设施。包含水域的体育公园可以因地制宜建设供皮划艇、赛艇等水上运动使用的小型船艇码头。鼓励配套建设智能化的淋浴、更衣、储物等服务设施,提高群众健身便利性。
国家发改委29日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推进体育公园建设有关情况。国家发改委社会发展司副司长、一级巡视员彭福伟在会上介绍,国家发改委积极支持各地建设体育公园,将发挥中央预算内投资的引导和撬动作用,对符合条件的体育公园项目予以支持。在功能设置上,至少要具备开展常规球类、跑步健走、器械锻炼、儿童游乐活动等4类功能,至少可以同时开展5种运动项目,主要目的是,确保体育公园功能丰富、全龄友好,让广场舞和篮球赛能够在体育公园内和谐相容,特别是让“广场舞大妈”和“篮球少年”不再冲突、互不干扰。
同时,《意见》强调,体育公园要与生产生活空间有机融合,不设固定顶棚、看台,不得以建设体育场馆替代体育公园,不得以体育公园的名义建设特色小镇、变相开发房地产项目,避免体育公园场馆化、房地产化、过度商业化。不鼓励将体育综合体命名为体育公园。
在空间布局方面,《意见》明确,要按人口规模科学布局。体育公园建设要与常住人口总量、结构和发展趋势相衔接,优先考虑在距离居住人群较近、覆盖人口较多、健身设施供需矛盾突出的地区布局建设,增强公益性,提高可及性,方便群众就近就便参与体育锻炼。要在新建城区优先布局。把体育公园作为新建城区健身设施的优先形态,新建城区、郊区新城要做好体育公园的空间布局,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建设辐射面大、设施完善、功能健全的体育公园,形成示范带动作用。
胡刚说,体育公园既有公园的功能,也有体育的功能。老城区的空间比较狭窄,空地比较有限。新城区的空间比较大,因此在新城区也比较容易建设。另外在新城区优先布局,也有利于完善新城区的公共服务配套,增强新城区的吸引力,促进人口居住到新城区,进一步优化人口的分布和城市空间结构,带动新城区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