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60家银行业金融机构共同宣示:支持生物多样性保护

10月15日,在云南举办的《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五次会议(COP15)银行业金融机构支持生物多样性保护主题论坛上,世界自然基金会(瑞士)北京代表处(WWF)作为联合承办方之一,推动并技术支持36家中资银行业金融机构、24家外资银行及国际组织共同宣示支持生物多样性保护。

在论坛上,中国银行业协会党委书记、专职副会长潘光伟作为代表,发布《银行业金融机构支持生物多样性保护共同宣示》。具体来看,宣示内容主要包括七个方面,分别是制定“生物多样性战略”;强化“生物多样性风控”;确立“生物多样性偏好”;加大“生物多样性投资与创新”;做好“生物多样性披露”;改善“生物多样性表现”;促进“生物多样性合作”。

其中,在加大“生物多样性投资与创新”方面,宣示内容称,可围绕生物多样性、气候变化等领域,结合自身经营特点,积极发展生态信贷、绿色债券和绿色信贷资产证券化,稳妥开展环境权益、生态补偿抵质押融资,探索绿色并购融资、绿色资管、气候债券、蓝色债券等创新产品和混合融资模式,促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积极稳妥为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综合化金融服务。

据悉,全球投资于生物多样性的资金需求非常大。据《生物多样性公约》秘书处统计,除了对保护区等生态区域的直接投资,如果在考虑确保农、林、渔等产业活动的可持续性、城市水质保护等减缓现有生态多样性损失措施的成本下,全球用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资金缺口在6300亿~8900亿美元。

但目前,80%的生物多样性投融资来自于公共资金,如何最大限度地调集金融资源,支持生态修复以及生物多样性保护,已成为环境保护领域乃至全球经济日益关注的议题以及积极努力的方向。而金融机构在其中扮演的作用至关重要。

WWF首席代表卢伦燕也表示,来自中国银行业的宣示意义非凡。“金融部门在解决生物多样性危机的挑战中发挥着核心作用,也面临多种挑战,比如缺乏统一的定义和标准、可获得和可用的生物多样性数据和风险管理工具、信息披露的透明度、相关的政策信号和市场条件、金融机构自身的能力建设,以及和各利益相关方的对话等等,WWF作为国际环保非政府机构,能够为行业提供诸多支持。”

据悉,COP 15银行业金融机构支持生物多样性保护主题论坛由中国银行业协会、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以及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主办,WWF为联合承办方之一。论坛邀请来自国际组织、国内外政府部门、国内外金融机构、科研机构、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和媒体机构等单位的代表在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框架下,就金融机构支持生物多样性的理论与实践展开讨论。

附《银行业金融机构支持生物多样性保护共同宣示》全文:

我们,作为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的参与者、支持者和关注者,于2021年10月相聚中国云南昆明,致力于推动建立全球范围生物多样性与金融伙伴关系,充分探索和开发银行业金融机构投资生物多样性潜力,发挥金融支撑作用,实现生态友好、可持续、绿色、包容的发展,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地球家园。为此,我们36家中资银行业金融机构、24家外资银行及国际组织共同宣示:

一、研究制定“生物多样性战略”。积极了解《生物多样性公约》,助力落实“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以及全球生物多样性战略与行动计划。研究制定银行支持生物多样性的目标、路线图和行动方案,完善生态友好型的授信政策,探索生态友好的投融资模式,提供生态友好型金融服务,促进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双赢。

二、强化“生物多样性风控”。银行在投融资活动中加强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与支持,避免出现损害生物多样性的行为。积极推进在治理结构和核心业务中强化生物多样性相关的风险识别与防控。加强生物多样性风险治理和风险防控体系的研究和建设,引导资金流向生态友好型项目,助力经济发展向绿色和可持续方向转型。

三、确立“生物多样性偏好”。将生物多样性保护纳入绿色金融支持范围,利用现有成熟的绿色金融产品为生物多样性保护筹集资金。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气候和环境治理之间的系统分析、协同增效。探索和开发商业可持续的生物多样性投融资机会,推动金融资源向生物多样性保护领域和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倾斜。

四、加大“生物多样性投资与创新”。围绕生物多样性、气候变化等领域,结合自身经营特点,积极发展生态信贷、绿色债券和绿色信贷资产证券化,稳妥开展环境权益、生态补偿抵质押融资,探索绿色并购融资、绿色资管、气候债券、蓝色债券等创新产品和混合融资模式,促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积极稳妥为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综合化金融服务。

五、做好“生物多样性披露”。加强银行间生物多样性数据信息共享,研究业务流程对生物多样性数据信息披露要求,及时披露生物多样性保护投融资禁入和支持政策、分类筛选、动态更新。

六、改善“生物多样性表现”。支持和加强多渠道沟通宣传,共同提升银行、企业、公众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意识,吸引生物多样性保护投资。面向银行从业人员开展生物多样性主题教育和培训,提升生物多样性保护意识和专业性。

七、促进“生物多样性合作”。加强生物多样性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主动参与国际准则的讨论和制定,参与和利用现有的国际绿色金融合作框架,推动生物多样性保护全球合作。强化与社会团体、媒体的互动,为保护生物多样性注入金融动力,树立生态友好型银行形象。

签署机构

政策性银行: 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

大型国有商业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交通银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

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 中信银行、中国光大银行、招商银行、上海浦东发展银行、中国民生银行、华夏银行、平安银行、兴业银行、广发银行、恒丰银行

城商行及农商行:北京银行、上海银行、江苏银行、南京银行、徽商银行、江西银行、齐鲁银行、郑州银行、广州银行、富滇银行、西安银行、宁波银行、青岛银行、北京农商银行、上海农商银行

外资银行:东亚中国、汇丰中国、花旗中国、三菱日联中国、恒生中国、三井住友中国、瑞穗中国、富邦华一银行、华侨永亨中国、玉山中国、南商中国、国泰世华中国、开泰中国、永丰中国、蒙特利尔中国、首都中国、彰银商业银行、正信银行、卡塔尔商业银行、韩亚银行、巴基斯坦哈比银行

其他机构: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世界自然基金会(瑞士)北京代表处、云南国际信托有限公司、南非标银投资咨询(北京)有限公司、中国银行业协会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 段思宇

关键字

生物多样性银行业绿色金融信贷绿色资产

相关阅读

首批国家公园设立 均处于生态安全战略格局关键区域

涉及青海、西藏、四川、陕西、甘肃、吉林、黑龙江、海南、福建、江西等10个省区,保护面积达23万平方公里,涵盖近30%的陆域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种类。

10-13 08:42

金融支持生物多样性,“大自然的恩惠”应成为新的资产类别

生物多样性的丧失位列未来十年的全球前五大风险之一。

10-11 20:41

中国的生物多样性保护

10-08 12:40

十大最有钱城市:三城超10万亿,杭州成都表现如何

截至2020年末,资金总量前十的城市分别是北京、上海、深圳、广州、杭州、成都、重庆、南京、苏州和天津。这10个城市,包括了4大直辖市,5个副省级城市以及1个普通地级市。

必读02-15 13:07

比特币的魔幻一年:从跌60%到暴涨8倍,矿工自称赌徒

有人过年准备去三亚包游艇庆祝,也有人表示不会再投机了

必读01-11 22:49一财最热
  • 广告联系
  • 订阅中心
  • 法律声明
  • 关于我们
  • 上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 国家网信办举报中心
  • 上海互联网举报中心
  • 友情链接
沪ICP备14015572号-2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80001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AVSP):沪备2014002沪公安网备31010602000015号
版权所有 上海第一财经传媒有限公司意见反馈邮箱:yonghu@yicai.com客服热线:400-6060101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060101转6
技术支持 上海第一财经技术中心技术合作:直播合作:百视通
  • 第一财经
    APP

  • 第一财经
    日报微博

  • 第一财经
    微信服务号

  • 第一财经
    微信订阅号

  • 第一财经
    VIP APP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