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运输怎么低碳?专家建议推进相关能源领域转型

应对气候变化和“双碳”背景下,交通运输的可持续发展成为全球最为关注的话题之一。

由联合国主办,中国交通运输部、外交部、北京市政府共同承办的第二届联合国全球可持续交通大会14日至16日在京召开。大会聚焦公路、铁路、航空、水运等所有交通运输方式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为全球实现可持续交通提供具体解决方案,以帮助实现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和《巴黎协定》目标。

“没有可持续的交通,就没有可持续的发展。”第二届联合国全球可持续交通大会秘书长、联合国副秘书长刘振民表示,交通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新冠肺炎疫情使海运、航空等交通方式运行受阻。面对能源危机、气候变化等全球性挑战,以可持续方式推进交通领域发展和相关能源领域转型,成为后疫情时代各国促进经济复苏、增强经济韧性的巨大潜力所在。

交通运输是全球空气和碳污染排放的最大来源之一。交通排放的二氧化碳量大约占全球二氧化碳总排放量的24%。预计未来几年排放量还将大幅增长,进一步加剧气候变化。交通运输引发的空气污染还导致全球约有700万人过早死亡。

但同时,全世界仍有超过10亿人缺乏足够的全天候道路,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在非洲,4.5亿人(占农村总人口的70%以上)仍未连接到交通基础设施和系统。

应对气候变化和“双碳”背景下,所有交通运输方式都面临着机遇和挑战。摄影/章轲

在交通运输部原总工程师周伟看来,相比欧美国家,我国交通运输行业的碳排放量具有占比低、增速快、减排潜力大的特点。

数据显示,交通运输排放占我国碳排放总量约10%,公路运输占其中近九成。“十三五”期间,我国全面开展运输结构调整三年行动。与2017年相比,2020年铁路货运增量8.63亿吨、水路货运增量9.38亿吨,沿海港口大宗货物公路运输量减少3.7亿吨。通常情况下,铁路单位货物周转量的能耗和污染排放量约为公路运输的1/7和1/13。

与2015年相比,2020年我国交通运输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下降7.5%。截至2020年底,我国城市公交、巡游出租车新能源汽车数量分别达到46.6万辆、13.2万辆。

“中国在可持续交通发展方面成绩显著、值得借鉴,这是联合国选择将中国作为大会承办方的原因之一。”刘振民说。

交通运输部此前发布的《中国交通的可持续发展》白皮书称,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中基础性、先导性、战略性产业和重要的服务性行业,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作为负责任大国,中国认真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积极参与全球交通治理,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为促进全球可持续发展、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中国智慧、中国力量。

白皮书介绍,进入新时代,中国交通驶入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基础设施建设日新月异,运输服务能力、品质和效率大幅提升,科技支撑更加有力,人民出行更加便捷,货物运输更加高效,中国正在从交通大国向交通强国迈进。

目前,我国港口拥有万吨级及以上泊位2592个。摄影/章轲

交通运输部今年5月发布的《2020年交通运输行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截至2020年年底,全国铁路营业里程14.6万公里,其中高铁营业里程3.8万公里;公路总里程519.81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里程16.1万公里;内河航道通航里程12.77万公里,全国港口拥有万吨级及以上泊位2592个;颁证民用航空机场241个。

截至2020年底,全国农村公路里程已达438万公里,实现了全国具备条件的乡镇和建制村通硬化路、通客车。农村交通的快速发展,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夯实了基础,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了交通保障。

第一财经记者从交通运输部了解到,近年来,我国一些省份在推进可持续交通方面进展明显。以江苏省为例,其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由2015年14.8%下降至13.8%,低于全国平均水平0.9个百分点。近日出台的《江苏省“十四五”综合运输服务发展规划》提出,提升绿色智慧的城市出行服务水平;打造集约低碳的运输结构调整示范样板。

随着城市人口增加,电子商务带动全球贸易增长,交通运输系统在全球发展方面发挥着比以往更关键的作用。

周伟表示,交通运输行业要建立交通运输碳排放源的监测体系和排放清单,科学合理地确定交通运输碳达峰的峰值和时间,合理确定交通运输绿色转型发展的阶段性目标,重点谋划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同时,强化推进交通运输低碳转型的考核体系建设,健全绿色金融和碳交易市场,强化碳循环技术开发。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 章轲

关键字

交通运输碳中和气候变化可持续发展碳排放

相关阅读

孙明春:气候变化风险不容忽视︱明言ESG

如果地球变暖的确是人类活动所致,尽早实现“碳中和”就可能令人类避免重大的气候灾难,不采取行动则有可能令人类面临巨大创伤。

09-21 20:20

零碳峰会丨格兰富:低碳御水之道

“帮助当地社区提供可持续的水技术解决方案”,这是70多年前格兰富创始人Poul Due Jensen创立公司时的初衷,也是格兰富一直在恪守的理念。

09-18 14:47

可持续发展资金缺口巨大,问题关键在资金错配

要么让资本转道而行,更多投入可持续发展方向;要么亡羊补牢,拿出更多资金,给由于行动滞后所带来的高风险和高额代价埋单。

09-12 19:43

三年大赚850亿!养老金入市规模为何仍难达预期

2020年,全国各省份都已经宣布实现了省级统筹,从省级统筹到全国统筹既没有政策障碍,也没有技术障碍,只差临门一脚了。

必读01-12 22:03

“全面二孩”效应消失,十大“生不动”原因,哪些戳中了你的痛点?

经济负担重排名育龄妇女不打算再生育的十大原因之首

必读2020-12-07 19:18一财最热
  • 广告联系
  • 订阅中心
  • 法律声明
  • 关于我们
  • 上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 国家网信办举报中心
  • 上海互联网举报中心
  • 友情链接
沪ICP备14015572号-2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80001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AVSP):沪备2014002沪公安网备31010602000015号
版权所有 上海第一财经传媒有限公司意见反馈邮箱:yonghu@yicai.com客服热线:400-6060101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060101转6
技术支持 上海第一财经技术中心技术合作:直播合作:百视通
  • 第一财经
    APP

  • 第一财经
    日报微博

  • 第一财经
    微信服务号

  • 第一财经
    微信订阅号

  • 第一财经
    VIP APP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