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生物多样性保护,“中国经验”成热点话题
10月11日,在云南省昆明市召开的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五次会议(COP15)引起了全社会的共同关注。尤其是中国的成功实践成为热点话题。
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副院长王毅表示,从2012年中国开展生态文明建设以来,中国一直采取系统化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思路,这也是给世界一个更好的思路,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如何去做的。
联合国粮农组织驻华代表处代表文康农认为,中国在环境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的努力和成就得到了国际认可,中国除了在政府层面做出的努力,中国的企业和民间团体还积极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
国家战略
曾几何时,中国的快速城市化、工业化的过程给生物多样性保护带来了巨大挑战,如项目开发、自然资源过度利用、工业污染物排放、温室气体排放等。近年来,随着中国绿色转型发展不断深入,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压力也得到了一定的减缓。
与此同时,中国积极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
在国际上,中国是首批加入《生物多样性公约》的国家之一,并获得2020年公约第15次缔约方大会的主办权。
在国内,我国不断建立和完善与生物多样性有关的规划、政策、法规,尤其是2010年出台的《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2011-2030年),是第一国家层面的关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行动计划,标志着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上升为国家战略。
后续,我国又出台了一系列相关规划政策和专项政策,如水源地保护、长江大保护、黄河大保护、自然保护区、国家公园等,同时,生物多样性保护法律体系已初步建立,生态红线逐步纳入土地利用规划与地方专项规划。
据统计,我国已颁布实施的涉及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法律共20多部,行政法规40多部,部门规章50多部。
地方政府也制定了一系列法规,比如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大会召开地的云南,其出台了《云南省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云南省湿地保护条例》《云南省生物多样性保护条例》。
COP15选择在云南举办,与云南丰富的生物资源,以及显著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密不可分。
云南以极其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而闻名于世,被誉为“动物王国”“植物王国”“世界花园”“物种基因库”。
截至2020年底,云南省共有各类自然保护地362个,保护面积占全省面积14.32%;划定生态保护红线面积为11.84万平方公里,占全省面积的30.90%;位于昆明市的中国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保存了17468种25.8万份生物种质资源,是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设施之一。
云南滇池的蜕变
作为云南首屈一指的自然景观,滇池每年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打卡,素有“高原明珠”的美誉,这里不仅风景优美且兼有城市供水、工农业用水、水产养殖、气候调节等功能,在昆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然而,近二十年来,随着昆明市经济发展和城市规模的扩大,加重了滇池流域生态环境压力,滇池面临着水环境污染与水资源短缺的双重困境,据游览过的旅客回忆,其曾看到湖上有大片大片的蓝藻,水葫芦疯狂生长,覆盖湖面。
滇池治理问题得到了国家及云南省、昆明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从“九五”以来,国家连续四个五年规划滇池均被列为中国湖泊环境治理的重点,但水体严重富营养化、生态系统被破坏的状况难以在短期内根本扭转,治理工作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的特点十分突出。
因此,加快昆明城区雨污分流管网建设、健全滇池周边环湖截污工程和提高城市污水处理能力是有效控制滇池污染的重要前提。
在这个过程中,绿色金融发挥了重要作用,昆明滇池投资有限责任公司自2008年初与兴业银行开展业务合作,2015年至2020年期间,昆明滇池投资有限责任公司系列综合授信额度人民币80亿元;给予昆明滇池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单一客户主体授信额度人民币17亿元,该笔授信主要用于滇池治理。截止到8月末,授信项下融资余额14.10亿元。
云南省委省政府始终把滇池治理列为事关全省经济发展的全局性大事和生态文明建设重点工程,通过环湖截污、外流域饮水、入湖河道整治、农村面源污染治理、生态修复与建设、生态清淤等“六大工程”为主线的综合治理,二十余年强力推动滇池污染治理工作,已将滇池水质已经从原先的劣V类改善为IV类,2019年、2020年全湖水质保持Ⅳ类,是近30年来最好水平,滇池边消失很多年的鸟类、鱼类回到了滇池,湖滨生态带修复、湖内水生植物恢复成效显著。
金融是重要力量
事实上,一系列与支持生物多样性保护相关的规划和措施背后,也为金融机构通过绿色金融支持生物多样性提供了机遇。
在我国绿色债券和绿色信贷标准中,生物多样性均是重要支持领域。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陈雨露在2021年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年会上表示,经过几年努力,我国已初步形成支持绿色金融发展的政策体系和市场环境,绿色金融在推动经济绿色转型过程中发挥着重大作用。
在绿色金融产品方面,今年二季度末,我国本外币绿色贷款余额已达到14万亿元,同比增长26.5%。今年前8个月,我国绿债发行规模超过3500亿元,同比增长152%,已超过去年全年发行额。其中,碳中和债券累计发行1800多亿元。
我国目前是全球绿色债券最大的发行来源国之一,截至2019年末,我国绿色债券的累计发行规模已经超过1万亿人民币。《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目录(2015年版)》中也明确支持生物多样性。
中国绿色信贷的总体规模已经突破了10万亿元大关,同样的,生物多样性是其重要支持领域,银行成为支持生物多样性和生态保护的重要力量。
以“赤道银行”兴业银行为例,今年上半年,其绿色融资余额再创新高。表内外绿色金融融资余额达12830亿元,较期初增长11.01%;绿色金融客户数达到32935 户,较期初增长24.80%,“绿色银行”是兴业银行的“三张名片”之一。
在绿色金融标准方面,今年4月,人民银行联合发改委、证监会发布了新版的《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目录》,推动国内绿色债券标准的统一,促进了与国际标准的衔接。
近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了中国首批绿色金融标准。首批绿色金融标准包括《金融机构环境信息披露指南》及《环境权益融资工具》两项行业标准,这也拉开了中国绿色金融标准编制的序幕。
中国沿着“自上而下”的顶层推动和“自下而上”的基层探索两条路径持续推动绿色金融体系建设,绿色金融改革创新和国际合作取得令人瞩目的新成绩。在实现自身快速发展的同时,绿色金融的社会和环境效益也进一步显现。
关键字多样性生物保护
相关阅读我们的共同家园丨保护生物多样性,中国就这么给力!
10-11 17:55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云南“画卷”
10-11 13:13我们的共同家园|保护生物多样性,中国这样做
10-11 10:11北京家长花千万买下48平米小开间:这只是“鸡娃”战役开始
据透露,自去年下半年起,海淀和西城的多个热点学区的二手房价格涨幅在10%~15%左右。
必读03-25 15:07第一波“婴儿潮”人口2年后退休,专家建议延迟退休“分步快走”
杨燕绥表示,到2022年底,1963年出生的男性就满60岁了,他们会大量退休,养老保险的赡养负担会继续加重。
必读2020-11-26 22:18一财最热- 广告联系
- 订阅中心
- 法律声明
- 关于我们
- 上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 国家网信办举报中心
- 上海互联网举报中心
-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 上海第一财经传媒有限公司意见反馈邮箱:yonghu@yicai.com客服热线:400-6060101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060101转6
技术支持 上海第一财经技术中心技术合作:直播合作:百视通
第一财经
APP第一财经
日报微博第一财经
微信服务号第一财经
微信订阅号第一财经
VIP 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