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危机叠加碳价走高,欧洲工业面临“双重危机”

能源危机仍在欧洲持续,这将对欧洲工业造成多大影响?

由于近期天然气价格一路冲高,SKW Piesteritz、北欧化工、雅苒国际、阿维迪等化工、钢铁、铝业和水泥等行业生产商均表示,他们已被迫停产或减产。

生产利润入不敷出是背后的主要原因。以铝业为例,德国的冶炼厂冶炼1吨铝需花费4000美元,这已远高于目前3057美元/吨的LME期铝价格,纵使该价格已涨至2008年以来高位。“能源价格居高不下。在此种情况下,企业维持生产已没有任何意义。”德国最大的氨气制造商SKW Piesteritz首席执行官辛格(Petr Cingr)说。

实际上,欧洲工业复苏受阻已在数据上有所显现。市场研究机构IHS Markit的数据显示,9月欧元区的PMI为五个月来最低。欧元区制造业PMI从8月的61.4降至58.7,为2月份以来最低。

对于能源价格上涨对欧洲工业带来的困境,上海决策咨询基地专家、华东师范大学教授余南平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此前欧洲工业已饱受供应瓶颈困扰,其复苏之路一直受阻。此次能源危机之所以再次打击欧洲工业,是因为欧洲工业本身耗能较大,受碳排放压力较大,且一些中小企业没有采取套保行为,“如果想降低欧洲工业企业成本,仅靠自身的力量是不够的,欧洲工业企业需要广泛地参与到全球产业链之中。”

双重打击

外媒的调查称,欧洲工业企业感受到价格压力较大,一个原因在于工业占欧洲经济比重较大,且工业企业历来耗能较大。

SKW Piesteritz表示,该公司每年平均消费640吉瓦时的天然气,其耗能量约为5万个德国普通家庭的总量。对于受能源价格打击较大的另一行业——铝业而言,生产1吨铝约消耗14兆瓦时的电力,这些电力足以让一个普通家庭使用三年多。欧洲铝业协会的数据显示,在疫情暴发前,该地区在2019年共生产760万吨铝。

其次,外媒援引一些碳排放量较大的欧洲工业企业言论称,在承受天然气价格压力同时,他们也在承受较重的碳排放价格的负担,这意味着他们面临两种价格上涨的负担。

在今年天然气价格暴涨同时,碳价也在上涨。美国洲际交易所(ICE)的数据显示,欧盟碳价已从年初刚过30欧元/吨,翻倍至目前的近65欧元/吨。

从事钢尘和铝废料回收利用的法国公司Befesa首席执行官切维(Denis Chevé)抱怨称:“能源、碳价上涨对我们是‘双重打击’。我们可以转嫁成本,但也只能部分转嫁。因为我们处于全球市场,其他地区的碳排放标准没有像欧洲如此严苛。”

此外,余南平表示,创纪录的天然气、电力和碳价格对欧洲中小型工业企业的影响更大,因为这些企业的财务保护选择较少,易受价格波动影响。

据外媒报道,今年早些时候,受疫情影响,许多德国小公司不再与上游能源企业签订长期套保合同。目前欧洲天然气库存已至低位,他们只能与亚洲买家争夺昂贵的现货天然气。标普全球普氏能源资讯(S&P Global Platts)数据显示,欧洲10月天然气现货价格已逼近40美元/百万英热。

如何应对?

一些欧洲化工、钢铁、水泥、铝业行业组织敦促欧盟及各成员国政府及时拿出对策。他们称,如果欧洲能源危机一直持续,欧洲工业品的竞争力将被削弱。

截至目前,西班牙、法国、希腊等国已在成员国层面出台应对能源危机措施,主要是通过减税、国家援助等形式。

欧盟委员会能源委员西姆森表示,欧盟也将于近日出台稳定欧洲能源价格的措施。同时,他还称,今年底,欧盟还将提出一套针对欧盟天然气市场的改革方案,尤其将考虑到天然气存储及供应安全等问题。

路孚特首席电力与碳分析师、牛津能源研究所研究员秦炎告诉第一财经记者,欧盟委员会一直表示将拿出“工具箱”,但其中的措施无外乎减税和转移支付补贴等,但这只能暂时缓解对各国企业和消费者的成本压力。“在政策层面,欧盟的问题在于如何选择未来的能源转型路径。此次欧洲能源价格悉数上涨,呈现明显的天然气-动力煤-碳价联动的趋势。未来欧盟及各成员国的措施能否见效,只有待气价下跌后,才得以观察。”她称。

在企业层面,一些企业则表示,将采取涨价转嫁和签订长期套保的方式,以应对危机。

法国建筑公司圣戈班表示,预计该企业今年原材料成本将上涨约15亿欧元,但8%的价格上涨将被转嫁给消费者。德国化工巨头巴斯夫则称,该公司已与一系列天然气供应商签订了长期合同,以避免受到供应商紧缩的打击。

此外,咨询公司Engie Energy Scan还表示,一些工业企业为降低成本,已减少了天然气的消费量。据该公司编制的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欧洲工业企业10月平均天然气消费量比2019年的水平低12%。9月,该地区天然气消费量已经开始下降,比2019年的水平下降了5%。

余南平认为,欧洲工业企业虽然提出将成本压力转嫁给下游的方案,但能否实现有待观察。因为疫情之后,欧洲经济尚未完全恢复,下游企业未必会愿意承担这样的成本负担。此次危机让欧洲工业企业意识到,只有通过更好地融入全球产业链之中,才有可能更好地应对上游原材料成本上涨带来的负担。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

  • 康恺

关键字

能源危机天然气欧洲工业碳排放长期套保

相关阅读

能源危机正逼近美国?电力公司预警美今冬电价上涨

电力公司称,如果未来几个月寒冷天气推动需求,价格可能进一步上涨。

47分钟前

供需失衡加剧转型阵痛 欧洲拉响能源危机警报

昨天 10:51

陶冬:我们距离能源危机有多远?差一个冷冬

一场全球性能源危机已经开始了,今年冬天世界上不少地方都不好过。

昨天 10:46

如果日本百万吨核污水入海,亚太地区谁最受伤

如果日本政府决定“排污入海”,将如何影响亚太国家及其水产业?这些国家又有哪些应对之法?

必读04-11 22:14

“基金赚钱,基民不赚钱”的怪圈背后:放弃定投和追涨杀跌是主因

基金定投是答案?

必读03-21 18:13一财最热
  • 广告联系
  • 订阅中心
  • 法律声明
  • 关于我们
  • 上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 国家网信办举报中心
  • 上海互联网举报中心
  • 友情链接
沪ICP备14015572号-2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80001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AVSP):沪备2014002沪公安网备31010602000015号
版权所有 上海第一财经传媒有限公司意见反馈邮箱:yonghu@yicai.com客服热线:400-6060101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060101转6
技术支持 上海第一财经技术中心技术合作:直播合作:百视通
  • 第一财经
    APP

  • 第一财经
    日报微博

  • 第一财经
    微信服务号

  • 第一财经
    微信订阅号

  • 第一财经
    VIP APP

点击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