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财老友记:既看凤凰起舞,也听寒鸦心事,是财经媒体应有的模样_全球微头条
不仅要“看凤凰起舞”,还要“听寒鸦心事”,更要“不受人惑”,这是业界大咖对财经媒体的共同期待。
(资料图)
在7月7日的“第一财经成立二十周年大会”上,第一财经总编辑杨宇东与人民日报社上海分社原副社长李泓冰,《第一财经日报》首任总编辑、人文财经观察家秦朔,第一财经名誉董事、嘉御基金创始合伙人兼董事长卫哲展开业界对话,请他们回顾了与一财的渊源,共同探讨了在这个时代,未来财经媒体应该有的模样。
秦朔作为《第一财经日报》首任总编辑,一直到2015年离开,在一财历史上留下了非常深刻的烙印。他谈起了当年胡适给北大哲学系毕业生讲话的轶事。胡适当时引用了禅宗高僧的一句话:“达摩东来,只是要寻一个不受人惑的人”。秦朔说,所谓“不受人惑”,就是不让其他人的偏见和自己的利益左右判断。
他说,现在的新闻追求实时性、比快,但一财很多报道追求的是延时性、“比慢”,而后者的报道具备了恒时性,具有长久的价值。这个时代越来越复杂,他期待有穿透力的,真正能够追根溯源,带给我们真实、真相和真知的财经媒体。
李泓冰则用了另一个比喻来表达她对财经媒体的期待:“看凤凰起舞,听寒鸦心事”,意思是不光要看凤凰舞蹈跳得好,同时寒鸦的心声也值得倾听。
李泓冰聊起了最近社会上关于“新闻专业还值不值得读”的争议。她认为,只要看一财的20年,就不会认为新闻专业不值得做。理由有三:
第一是担当,“我们向上,时代向前”应该是所有人对自己的期许,也是一种担当。比如去年河南村镇银行储户被赋红码事件,一财是最早报道的机构媒体,最终把一件非常荒诞的事情推向了积极的解决。
第二是负责。这是专业和业余媒体除了真实、准确之外的另一个重要区别。尊重科学、尊重常识,才是负责任的新闻报道。
第三是开放。上海因开放而生,因开放而兴,上海同时在大力推进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和科技创新等“五个中心”建设。因此,上海有资格出现一个面向全球的财经媒体。
卫哲作为一个企业家和投资人,也认同新闻不仅追求快,还追求深度的观点。他认为,有深度才有专业,并对财经媒体提出了两点期望。
第一是进一步国际化。虽然过去20年国际地缘政治发生了巨大变化,但经济纽带不是说切断就切断了,世界必须关注中国这么大的经济体,中国也必须继续专业地去看全世界的经济变化。
第二是快速拥抱智能化。互联网时代正在被智能化时代碾压,我们必须领先一步拥抱智能化。
今年以来人工智能的突破性进展,引发了很多人对于失业的担心,其中就包括媒体人。但卫哲认为,数字人不会替代记者。人工智能大模型是一个很好的答案提供者,但谁能用好大模型,还是要看提问者的水平,不同的提问者能够把大模型发挥出不同价值。而新闻媒体就是训练提问的最好的专业人士,因此世界永远需要专业的能提问的新闻媒体,人工智能永远取代不了它。
作为读者和被采访者,卫哲多次感受到第一财经的专业和深度。卫哲回忆了与一财的深厚渊源:20年前2003年第一财经诞生的时候,每天早上伴随他第一杯咖啡的,一定是《第一财经日报》;晚上入睡前看的是第一财经电视;到现在上飞机他还会带上一本《第一财经杂志》。20年来他是第一财经的忠实用户,而20年间第一财经也完整记录了他三段重要的职业生涯。
秦朔则说,今天这个时代,人们非常焦虑地在寻找一些媒体作为向导,最不幸的结局就是所托非人。而一财的20年是不负时代嘱托的20年,作为一个曾经参与过《第一财经日报》创办的老一财人,他深深为此感到骄傲和自豪。
杨宇东表示,现在真正做新闻的媒体越来越稀缺,上周一财主办的主流财经媒体论坛上,媒体老总都在思考,这个时代财经媒体到底在做什么、应该做什么。星光不负赶路人,一财一定会在大家的厚爱和期待之中,朝着中国最好、世界一流财经媒体的目标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