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资讯】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城市20强:北上广前三,中西部有七城

6月8日,在上海临港新片区,四家企业的15辆车获得全国首批无人驾驶汽车牌照并上路测试。

随着“真无人驾驶”进程推进,各地纷纷布局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那么,我国智能网联汽车的区域发展当前呈现什么特点?

由国家智能网联汽车创新中心、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中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创新联盟联合行业编制的《城市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综合评价指数与最佳实践(2022年)》(下称“报告”)显示,我国城市智能网联汽车发展整体呈现东部占优的格局,北京、上海、广州、深圳、长沙位居前五;同时,城市智能网联汽车发展情况与传统汽车产业基础相关性不明显。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这六个城市在第一梯队

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是汽车、电子、人工智能、信息通信、道路交通运输等行业深度融合的新型产业形态。

上海、北京、广州、重庆等地不断强化产业发展政策供给。

有着国内第一个智能网联汽车封闭测试区的启动地(嘉定)的上海,6月8日公布了《临港新片区智能网联汽车创新引领区总体建设方案》。该方案提出,全局性谋划世界级智能网联汽车创新引领区,以智能网联汽车赋能智慧交通发展,以智慧交通推动智慧城市建设;北京此前也出台了《北京市智能网联汽车政策先行区自动驾驶出行服务商业化试点管理实施细则(试行)》,开放自动驾驶出行商业试点;深圳通过《深圳经济特区智能网联汽车管理条例》,制定智能网联汽车管理法规。

不过,目前,我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正从技术研发与测试验证阶段向示范应用与大规模商业推广的新阶段转变,量产与规模化应用尚不成熟,把握智能网联汽车市场需求与产能平衡成为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的一大挑战。

在报告研究的56个城市中,北京、上海、广州、深圳、长沙、重庆处于城市智能网联汽车竞争力第一梯队;苏州、杭州、武汉、无锡、天津、郑州、合肥、南京、淄博、海南自贸区、成都、济南、青岛处于竞争力第二梯队;西安、长春、芜湖、沧州、保定、常州、大连、厦门处于竞争力第三梯队;除此之外的其他城市在总体竞争力上稍落后。

从各城市具体评价结果看,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在各个指标方面处于全面优势;苏州整体发展较为平衡,但优势指标不明显;重庆、杭州在创新竞争力方面有待提升。一线城市、省会城市等作为区域经济、科技、产业、政治、文化的中心,有能力聚集大量物质、资金、技术、人才、信息等物质资源和社会资源。为智能网联汽车发展提供了资金、人才等方面有力支撑。

在城市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方面,四大区域板块呈现“东部优势明显、中部西部发展平稳、东北发展稍滞后”的发展态势。城市智能网联汽车发展评价排名前20强中,东部地区市(省)占13席领先;中部地区占5席;西部地区占2席;东北地区暂无城市入围。

汽车产业基础薄弱,也有望弯道超车

报告显示,城市智能网联汽车发展情况与传统汽车产业基础相关性不明显。按汽车年产量排名,我国七大汽车工业城市为广州、上海、长春、重庆、柳州、武汉、北京;本研究中排名前七位城市为北京、上海、广州、深圳、长沙、重庆、苏州。

报告分析称,智能网联汽车不再是单一的机电一体化产品与运载工具,而是与信息通信、交通、能源等深度融合下的新产品、新模式与新业态,汽车产业基础不再是决定未来城市智能网联汽车发展前景的决定性因素。传统汽车产业基础薄弱的城市,有望在汽车产业竞争的下半场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中换道超车,取得新的优势。

2023年将是新能源车从传统燃油车的竞品走向替代品关键的一年。新能源汽车产业界该如何在变局中把握机遇?

上海交通大学教授、汽车动力与智能控制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殷承良此前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新能源汽车领域长期向好的发展是大势所趋,不过,竞争会更加激烈。车企也应该关注最核心的技术或者真正让人眼前一亮的东西。“比如车舱内的智能体验,所谓智能网联不一定就代表无人驾驶,也可以首先关注用户体验的智能化,这些是电动汽车大的发展趋势,也会提高车的议价能力。”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