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亮点!周小川:多维度审视消费信贷的模式
“从商业银行面临的挑战来看,一部分商业银行觉得自己比不过平台,就干脆靠平台,或者靠金融科技(Fintech)公司;后来说平台没有相关执照,有些业务不能办,于是就改为助贷。一些平台公司虽然补充了一定资本,但资本实力还是不强,所以就搞联合消费贷。”在4月4日举行的2023中国金融学会学术年会暨中国金融论坛年会上,博鳌亚洲论坛副理事长、中国人民银行原行长周小川说。
(资料图)
这当中存在一个假设,即商业银行认为自己的信息和数据分析能力不够,要依靠其它数据更丰富的公司和他们的技术来帮助贷款,所以就跟它们搞联合贷款。“这里面也有内部推诿的因素,也就是说,反正靠上一家平台公司以后,自己就没有责任了。”周小川称。
周小川表示,联合消费贷规模从最高时的两万多亿降至目前的6000多亿,这一业务模式受到大家的怀疑。并指出,个贷和消费贷当前的市场需求很大,从扩大消费需求的角度看,消费信贷应该是受鼓励的。但需要仔细考虑,什么样的消费应该受鼓励,什么样的消费模式不可持续,对此应该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从互联网支付到数字货币,到数字驱动的个人零售业务,近年来,支付系统演进变化越来越快。论坛中,周小川谈及了对支付系统的演进和商业银行个贷模式选择的观察。
从支付系统的现象看,周小川认为,商业银行体系过去是支付系统的主力,但在互联网快速发展情况下,商业银行的步伐似乎慢了一些,也丢了不少阵地,现在有很多商业银行的业务反而需要依靠平台公司。
“一些银行认为,它们不太重视零售支付系统主要是因为零售支付系统不怎么赚钱,这与商业银行的内部管理办法也有关系。”周小川表示,商业银行内部各部门都要财务平衡,如果部分利润不高,甚至奖金也会发不出来,这就导致一些商业银行会内部分工时把借记卡放在信用卡部,把贷记卡和零售支付业务以及过去的转账支付业务放在零售业务。信用卡部不容易赚钱,所以信用卡部就有动力大力发展消费信贷,希望消费者在支付时搞分期付款,这样会有较多的利息收入,但这当中就会产生一些扭曲。
第二个现象则是以互联网为入口,数据驱动型的零售业务,特别是个贷,或是无指向型的消费信贷,不包括典型的房贷、车贷,还有消费品分期付款的贷款、学生贷款、应急贷款、有财产抵押和担保的贷款。
周小川表示,这些消费贷款的发展也受到一些质疑,原因之一是存在软暴力催贷,更为广泛的质疑是一些年轻人、大学生收入不够,但却搞高消费、奢侈型贷款。这当中有道德方面的考虑,要给年轻一代设定一定的财务纪律,要让他们有自我约束。
还有些数据驱动型的个贷主要是看借款人有没有财产,家人怎么样,朋友圈怎么样等等,从而决定是不是贷款。周小川认为,这样的模式从ESG角度是否合适是个问题,其业务可持续性也是令人质疑的。有大量的P2P网贷过去搞这种业务而出现了全面崩塌。此外,还涉及到是否真正保护个人隐私的问题,现有的一些做法涉及到是否存在违反隐私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个别的还涉及到洗钱、为赌博进行支付等问题。
周小川表示,数据驱动型的业务决策从大方向来讲是没错的,但一些具体模式是否是真实有效也是有一定疑问的。以联合消费贷为例,据介绍,联合消费贷不良率很高,有数据说已达到16.9%,比平均值高很多。
周小川认为,联合消费贷模式是不是真正能够可持续、真正有效,需要质疑。
此外,他还指出另一个问题,“有一部分消费贷其实还是流入了房地产,尽管过去住房抵押贷款管得比较严,但还是有不少绕道的渠道,包括从个贷的角度绕过去。另外,也有相当一部分个贷不是用于消费,而是用作了小微企业和个体户的经营性贷款。”
周小川强调,一方面,应该重视支付系统,特别是过去商业银行体系存在对此问题的重视度不够的情况;另一方面,随着科技的发展,支付领域存在各种进展及说法,有的是真正有用的,有的却是忽悠性的,对此要冷静看待并注意认真区分,比如说对加密货币等一些鼓吹言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