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开双边本币结算渠道,中巴央行协议并非“排斥美元”
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又迈出扎实的一步,人民币在国际舞台上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日前,中国与巴西的金融合作动态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据外媒报道,巴西政府3月29日表示,中国和巴西已达成协议,不再使用美元作为中间货币,而以本币开展贸易结算。这被市场解读为双边贸易“排斥美元”的举措。
第一财经记者采访获悉,实际上,中国人民银行与巴西中央银行建立的是清算安排合作内容,并非外媒理解的不再使用美元作为中间货币。
【资料图】
这也不是中国央行签订的首个人民币清算安排合作备忘录。截至目前,人民银行已经在29个国家和地区授权了31家人民币清算行。
此前,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潘功胜曾指出,经过十余年的发展,随着人民币清算行和本币互换网络的建立、离岸人民币市场的发展、国内金融市场的开放,以及中资金融机构海外布局不断完善,“我们觉得人民币已经初步具备了国际化使用的网络效应”。
结算货币多元化有助于防范风险
2月9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与巴西中央银行签署在巴西建立人民币清算安排的合作备忘录。巴西人民币清算安排的建立,将有利于中巴两国企业和金融机构使用人民币进行跨境交易,进一步促进双边贸易、投资便利化。
对此,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毛宁3月30日主持例行记者会回应称,中国和巴西今年初签署了在巴西建立人民币清算安排的合作备忘录,巴西人民币清算安排的建立有利于中国与巴西两国企业和金融机构使用人民币进行跨境交易,促进双边的贸易投资便利化。
实际上,这并不是中国央行签订的首个人民币清算安排的合作备忘录。
比如,早在2014年3月28日,中国人民银行与德意志联邦银行签署了在法兰克福建立人民币清算安排的合作备忘录;同年3月31日,中国人民银行与英格兰银行签署了在伦敦建立人民币清算安排的合作备忘录。
截至目前,人民银行已经在29个国家和地区授权了31家人民币清算行。人民币清算行在提升人民币跨境清算效率、便利跨境人民币使用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为市场主体提供了更加多元化的币种选择。
某国有大行交易银行部人士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中国央行与巴西央行上述协议并非“排斥美元”,而是双方央行达成共识在已存在的其他流通货币之外,增加开通双边本币结算渠道,从而形成跨境交易的货币多元化。
丝路基金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中国人民银行国际司原司长朱隽在2023年博鳌亚洲论坛期间表示,除了巴西,沙特、俄罗斯都在增大人民币的结算,一方面说明人民币国际化发展的势头较强,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前景比较看好;另一方面,考虑到现在国际上有一些关切,比如说由于地缘政治的因素影响一些业务计划或者是财务计划,所以导致一些国家希望(结算)货币尽量多元化和分散化,这样也有助于防范风险。
近年来,中国央行和各国央行的合作日益加强,积极推动人民币国际结算业务、双边本币互换、境外清算及多边央行数字货币跨境支付等方面的合作。
比如,人民银行与印度尼西亚银行、老挝银行、柬埔寨国家银行等几家主要周边国家的中央银行签署了双边本币合作协议或合作框架。
记者采访了解到,双边本币合作协议是一种由两国央行签订的协议,旨在推动两国在双边跨境贸易投资中直接使用本币结算,深化两国金融合作,提升贸易投资便利化水平。
业内专家表示,本币结算合作的加深,有助于减缓主要国际货币流动性变化给国际贸易结算和融资带来的干扰,强化了人民币跨境使用在维护贸易稳定方面的独特地位,通过扩大人民币跨境使用来服务双边经贸投资发展成为越来越多市场主体的共识。
而在双边本币互换方面,《2022年人民币国际化报告》显示,2021年,中国人民银行与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英国等11个国家和地区的中央银行或货币当局续签双边本币互换协议。截至2021年末,中国人民银行与累计40个国家和地区的中央银行或货币当局签署过双边本币互换协议,总金额超过4.02万亿元,有效金额3.54万亿元。
有序推进新阶段
近一段时间,人民币国际化动作不断。
据新华社消息,3月28日,中国海油与道达尔能源通过上海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平台完成国内首单以人民币结算的进口液化天然气(LNG)采购交易,成交量为3,200,000到3,400,000百万英热(约合6.5万吨),LNG资源来自海合会国家阿联酋。这是上海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开展油气贸易人民币结算的有益尝试,是为国际资源商参与中国市场提供新渠道、助力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发展新格局的重要实践。
去年12月,中国银行助力浙江义乌和沙特首单跨境人民币支付业务落地。人民币跨境支付的运用,对促进中阿贸易往来发挥了重要作用,也是中国同阿拉伯国家贸易投资便利化的一个生动缩影。
“沙特根本不缺钱,它为什么要人民币贷款?因为人民币现在相对比美元便宜,而且用人民币购买中国的商品没有汇率风险,贸易比较便利。”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前副总裁朱民在博鳌论坛期间表示,越来越多的国家现在开始使用人民币来做清算和贸易支付,这是人民币走向国际化很重要的一步,但人民币还有很重要的路要走。
朱民表示,俄乌冲突后,美国的金融制裁很大程度上破坏了市场的诚信原则、规章制度,比如它能够没收俄罗斯央行的资产,把俄罗斯推出系统之外,不让它用美元。这在一定意义上使全世界人都对美元产生了信任危机。1971年以前,美元是以黄金为基础的,它是个信用货币。当信心发生变动时,一年多的时间里,全世界普遍出现离开美元、提升外汇储备多元化的趋势,不单单是中国。
朱民介绍,用其他货币进行清算的比例普遍上升,与此同时,人民币也有上升。但因为人民币不可兑换,资本账户没有开放,所以整体来说人民币只占全世界外汇储备的3%。“3%说小也不小,在人民币不可兑换的前提下,已经可以表明对人民币的信任度很高。人民币的支付也只占2.82%左右,不是很高,但是大家愿意在贸易上用人民币的趋势已经有了。”
二十大报告提出“有序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在市场看来,从稳慎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到有序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表明人民币国际化从探索和累积经验的稳慎阶段步入了制度设计与行动的有序推进新阶段,反映出人民币国际化的前景和市场需求进一步积极向好。
货币的国际化反映国家的综合实力,当前我国面临新的全球经济形势,人民币将在对外经贸往来中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人民币国际化也成为市场格外关注的问题。
人民币的国际货币地位提升,这从一组数据中就可以得到印证。2022年5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完成了五年一次的特别提款权定值审查,将人民币权重由10.92%提升至12.28%。
此外,人民币在关键领域和重要区域的跨境使用不断取得突破。2022年,受美元加息及美元与人民币国债利率倒挂影响,更多市场主体转向使用人民币融资,当年离岸市场人民币债券发行量超过3850亿元,创下新高,2022年末,离岸市场未偿还人民币债券余额约为6700亿元,较2021年末增长近四成。
人民币的跨境使用规模也在扩大。2022年,中国跨境人民币结算规模超过42万亿元,较2017年增长了约3.5倍。人民币跨境使用在节省汇兑成本、规避汇率风险方面的优势得到越来越多市场主体的认可,伴随着人民币跨境使用的便利性不断提升,人民币跨境使用需求将保持快速增长态势。
中国银行行长刘金表示,人民币国际化会从以下几个方面为中国跨境经贸发展注入新动力:首先,人民币国际化有助于企业节省汇兑成本、规避汇率风险;其次,人民币国际化有助于进一步推动中国与其他国家和地区间的跨境经贸发展;最后,人民币跨境使用有助于维护跨境经贸投资领域的稳定性。在经贸往来中推广本币使用,有助于缓冲第三国市场波动带来的影响。另外,中国不断增强的经济实力也保障了人民币币值的总体稳定。越来越多境内外市场主体愿意在跨境贸易和结算中使用人民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