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时讯:社论:托得住需求,防得住风险
最近央行决定于3月27日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25个百分点,释放货币5000亿以上,金融机构加权平均存款准备金率降至7.6%左右。
这次降准是有迹可循的,其“迹”直接反映为市场利率在政策利率走廊上限,及市场流动性偏紧。如DR007利率上冲到2.2%附近,要知道市场利率上翘,是在上周央行通过DR007和MLF等向市场净投放了7120亿元资金、其中MLF净投放2810亿元等背景下出现的,这凸显出市场流动性的紧俏程度。
(相关资料图)
金融系统何以存在流动性紧缺风险?这主要缘于去年四季度以来的巨额信贷投放、企业和居民的信用收缩等。井喷的信贷代表着庞大名义购买力的形成,而在名义购买力没有在市场交易和信用传导前,会以活期存款形式存在银行体系中,而不得不缴存准备金。
这使金融系统流动性出现显著偏离:基于权责发生制,贷款已派生成了借款人存款,但由于这些派生出的购买力尚未使用并进行信用传导,从收支实现制上看,由此形成的新增存款需缴存款准备金。1~2月新增6.7万亿信贷衍生的存款,按目前7.6%左右的准备金率,需上缴的规模为5100亿元左右,相当于这次降准释放的基础货币规模。
显然,持续信贷扩张带来的准备金上缴,如同一头吞钱兽,营造着货币市场流动性紧俏现象。
同时,最近企业修复资产负债表和居民提前还款等,也带来市场流动性紧俏压力。
显然,这次降准应对的是信贷扩张与信用紧缩交织的特殊现象。所谓树欲静而风不止,就稳增长大局角度看,得让企业和居民的信用动起来,经济才能活起来,否则容易带来更为复杂的信用紧缩压力。
如果说当前金融市场的流动性压力,反映财政货币政策成效显现,那么对货币金融当局来说,既要托得住需求,还要防得住风险。目前防范风险大致来自于两个方面:
一是,提前做好防范金融机构信用风险和盈利预警风险的风控预案。不同于公开市场操作释放流动性,降准会给市场带来压低金融市场长端利率的预期,市场已预期LPR利率下行,这会正向激励各类经营主体修复其资产负债表,即用低成本负债替换高成本负债,导致银行系统资产端面临收益减记压力,而在银行系统负债端,利率下行等会激励人们用定存锁定利息收入,抬高银行系统的负债端成本。
其结果就是银行系统的净息差收益如同夹心饼干一样,受到资产端与负债端的共同挤压。这从长期看,会影响银行股估值,降低银行尤其是中小银行御寒能力。
二是,未雨绸缪地为金融机构可能的流动性风险做好相应准备。目前金融系统资产负债表扩张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提高短存长贷比重,以扩大净息差,如去年四季度以来的信贷井喷,有相当一部分是借长还短,拉长银行系统资产端久期,而负债端的久期结构尚不能与资产端的期限结构有效匹配,这会降低银行尤其是中小银行的资产变现能力,放大其流动性风险敞口。
思则有备,有备无患。不论是基于短期的权宜之计,还是中长期的资本之策,根本上就是要做有创造性的执行者,坚持问题意识。
这就要求,一方面要积极推进债转股等模式试点,改善企业资产负债表,提高风险资产本身的御寒能力,降低中小银行的风险敞口;同时,加快推进信贷转让市场建设,推进存量信贷市场的风险再配置和再平衡,缓解金融机构的跨期错配风险。
另一方面,要加快要素资源市场的市场化改革,贯彻“两个毫不动摇”,基于负面管理清单向所有市场经营主体开放政府采购市场,为经济体系的信用转动注入更多的行动空间,做实信用创造,风险就能在信用传导和交易中得到有效管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