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洗牌加剧,环境企业服务能力亟待提升│记者观察
营业收入超2.1万亿元,大中小企业超过15000家,其中小微型企业占比超过70%,有44.7%的企业经营存续时间不足5年。再加上技术五花八门、行业洗牌加剧、综合服务能力较弱,这就是我国环境企业的现状。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2016年,有关方面曾提出:到2020年,“培育50家以上产值过百亿、技术领先、管理精细、综合服务能力强、品牌影响力大的中国环境企业”的目标。
从2018年起,全国工商联环境商会便开始关注有哪些环境企业能够“跻身”50强,并连续5年发布中国环境企业50强榜单。但截至目前,全国环境企业营收过百亿元的企业只有11家,营收在50亿元至100亿元之间的也只有19家。距离上述目标尚有很大一段距离。
综合服务能力依然较弱
营收过百亿元的企业,分别为光大环境、北控水务、首创环保、中国天楹、格林美、盈峰环境、瀚蓝环境、龙净环保、中国水务集团、宝武环科、东方园林。50强榜单中,A股上市公司35家,H股上市公司8家,新加坡上市公司1家,非上市环境公司6家。
“‘十三五’以来,中国环境治理领域市场化进程明显加快,市场主体不断壮大,但综合服务能力依然较弱。”12月29日,在全国工商联环境商会举行的“2022中国环境企业50强发布会”上,环境商会秘书长马辉说。
但也有专家表示,在疫情冲击、行业增量市场放缓的情况下,环境企业还能够交出这样的成绩单,实属不易。
据生态环境部科技与财务司、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共同编制的《中国环保产业发展状况报告(2021)》(下称《报告》)介绍,2021年全国环保产业营业收入约2.18万亿元,较2020年增长约11.8%。比当年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速高3.7个百分点,对国民经济直接贡献率为1.8%。
我国环境企业综合服务能力亟待提升。图为某地一家污水处理厂。摄影/章轲
统计分析的15556家环境企业中,共有大型企业477家、中型企业3737家、小型企业5478家、微型企业5864家。但上述报告分析,贡献度和营业利润极不均衡。大型企业数量占比仅3.1%,却贡献了超过80%的营收及利润,小型、微型企业数量占比合计达72.9%,却仅贡献2.6%的营业收入及0.3%的营业利润。
亟待走向综合化专业化
这些环境企业分布在水污染防治、大气污染防治、固体废物处理处置与资源化、土壤修复、噪声与振动控制及其他等七个领域,污染治理技术也各不相同。
以固体废物和土壤污染防治领域为例,仅2021年生态环境部公布的《国家先进污染防治技术目录(固体废物和土壤污染防治领域)》中,防治技术就多达37项。而15000多家的环境企业中,几乎每一家环境企业也都有“自有、自研技术”或“独门秘籍”,其中不乏达到国内甚至国际领先水平的技术。
在今天(12月30日)举办的一场城市有机固废与城市渣土处置技术论证会上,专家委员会就推荐了宝力环境科技有限公司独立研发的三项技术,包括有机固体废物零排放暨资源化系统技术(包含15项专利)、有机固废与城市渣土协同资源化系统技术、废菜叶资源化系统技术。
易腐垃圾、城市渣土、废弃菜叶处理难,是许多城市的痛点。专家委员会给出的意见认为,这三项技术无二次污染,可全量资源化,生产有机肥料、种植土,改良土壤,解决了城市易腐垃圾、渣土造成的生态环境问题。
易腐垃圾、城市渣土、废弃菜叶处理难,是许多城市的痛点。图为浙江一家生活垃圾处理企业。摄影/章轲
29日,在“2022中国环境企业50强发布会”上,盈峰环境董事长兼CEO马刚介绍,盈峰环境将人工智能技术赋能环卫产业,创新推出一系列新能源环卫装备、5G无人驾驶环卫机器人等行业领先产品,开展信息化、网络化、数字化环卫运营服务,逐步构筑起从前端投放、中端运输到后端处理的全产业链业务模式。
不过,在北控水务执行总裁李力看来,未来,环境企业亟待走向综合化和专业化。他解释说,所谓“综合化”就是要统筹“生活用水、生产用水、生态用水”,实施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的“三水共治”,从无害化到资源化,从局部到整体;所谓“专业化”就是要求环境企业回归“环境服务业”本质,在发展战略、盈利模式、组织结构等方面进行变革。
点源治理升级到综合治理
近几年,受融资收紧、政府去杠杆、PPP项目入库等影响,环境企业股权转让、质押、债务融资活动频繁,国资通过收并购等方式大举布局,生态环境产业格局发生深刻变化。
上述《报告》介绍,近年来,环保产业市场竞争愈加激烈,行业“洗牌”的趋势更加明显,具有较强资金实力、资本运作能力和创新型的企业呈现巨大发展潜力,成为行业发展的主要力量,行业收入、利润也更多向大型企业集中,而同质化竞争严重、缺乏核心技术和创新能力的企业逐步淘汰退出。整合、兼并、上市融资成为环保行业市场主流。
马辉介绍,2022年中国环境企业50强榜单中,国企/国资控股企业达到36家,民企14家。“所以,在目前国有、民营、外资等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的新格局下,落实企业平等竞争理念、营造公平有序的市场竞争环境至关重要。”他说。
“在新的形势下,单个企业的力量是有限的,既不可能包揽项目价值链的全部业务,也很难突破产业发展的众多普遍难题。”29日,首创环保总经理李伏京表示,企业的力量不仅来自于内部,更来自于可调动的社会资源,产业的健康发展还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
宝力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执行董事黄道德认为,当前环境治理已经从点源治理升级到“点线面”综合治理,区域化、流域化、一体化的项目不断涌现,环境企业需要持续技术革新、打造匠人精神、做精品技术产品,为客户创造更大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