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加快建设交通强国示范区 适度超前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经济社会发展,交通先行。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先导性、战略性产业。山东把交通强省列入“九个强省突破”,把交通运输四通八达作为“九大比较优势”之一,持续推进交通运输大投入、大建设、大转型、大产出,交通运输发展取得重要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
今年5月,山东成为全国首个部省共建交通强国省域示范区。在高速铁路建设管理模式、“四好农村路”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智慧高速、智慧港口、综合交通体制机制改革等5个方面全面开展交通强国试点工作,目前均取得重大创新突破或重要阶段性成果。山东正阔步向着全面建设交通强省、加快建设交通强国山东示范区的奋斗目标迈进。
构建起综合交通运输发展的体制机制
体制机制改革,为山东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山东省委、省政府深化综合交通运输体制改革,构建起公路、地方铁路、机场、水运、城市轨道交通统一管理的“大交通”体制。整合交通运输资源,重组或新建高速集团、铁路投资控股集团、港口集团、机场管理集团、海运水运集团,构建起五大省属交通运输投融资、建设和运营主体。
建立完善综合交通运输政策法规体系,省委、省政府印发《山东省贯彻〈交通强国建设纲要〉实施意见》,省政府出台促进高速公路、高速铁路、民用机场、世界一流海洋港口建设发展的一系列指导意见。目前,省和设区的市现行有效的交通运输地方性法规、政府规章分别达到22部和15部,数量居全国前列。
强化规划引领,出台《综合立体交通网中长期发展规划》《“十四五”综合交通运输发展规划》,配套编制黄河重大国家战略交通运输专项规划、综合立体交通网建设行动计划等,编制完成《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2022—2035年)》,构建起多规合一的“大规划”体系,为交通运输发展创造优良的环境条件。
综合立体交通网建设实现跨越发展
这十年,山东全面推进高效畅达、互联互通的综合立体交通网络建设,畅通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经脉。党的十八大以来,山东初步建成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的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在建设交通强国新征程中走在全国前列。交通运输投资屡创历史新高,截至2021年底,累计完成投资超过1.3万亿元。
“轨道上的山东”加快打造。全省铁路运营里程达到7270公里,其中高速铁路运营里程达到2319公里,居全国第3位,形成“两纵两横”环鲁高速铁路网,“四纵四横”货运铁路网全部实现电气化。
“山东的路”品牌持续擦亮。全省公路通车里程达到28.8万公里,公路密度183.9公里每百平方公里,均居全国第3位。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7477公里,居全国第6位,六车道以上占比提升到30%,实现“县县通高速”。
世界一流海洋港口建设迈出坚实步伐。沿海港口一体化改革全面推进,万吨级以上泊位达到358个,总通过能力超过10亿吨,内陆港增加到30个,拥有全球最大的矿石码头、原油码头、LNG码头,运行投产全球自动化程度最高的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
内河水运网建设加速推进。全省内河航道通航里程1117公里,京杭运河济宁以南段基本达到二级航道通航条件,两千吨级船舶可由梁山港直达长江。小清河复航工程今年将完成主体工程,明年上半年全线通航。
现代化机场群基本形成。全省民用运输机场数量达到10个,居华东地区首位,形成“两枢一干七支”机场格局。
济南、青岛轨道交通加速成网。全省城市轨道交通“从无到有”,运营线路达到10条,运营里程达到377公里,建成国内最长的地铁海底隧道——青岛地铁1号线。
综合交通枢纽建设持续加速。青岛进入全国20个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名单。济南、临沂联合入选首批15个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城市。建成了青岛胶东国际机场、高铁济南西站、济铁董家镇铁路物流园等一批综合客运货运枢纽。
综合运输服务保障能力全面增强
通达四方的交通运输网犹如经济发展的经脉,更是民生保障的重要支撑。这十年,山东综合运输服务保障能力全面增强,助力人享其行、物畅其流。着力推动运输转型提质,加快运输结构调整,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舒适高效便捷的运输服务。
2021年,全省综合交通客运量达到3.2亿人次,货运量达到34.3亿吨,公路货运量居全国第1位。“齐鲁号”中欧班列运营线路达到52条,国际航空全货机航线达到23条,海运外贸航线达到234条,开通海铁联运班列线路80条,形成了东联日韩、西接欧亚的国际物流大通道。
2021年,全省沿海港口货物吞吐量达到17.8亿吨、居全国第2位,集装箱吞吐量达到3477万标箱、居全国第4位;今年1—9月份,沿海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14.2亿吨,跃居全国沿海省份第1位。
全省10个运输机场共执飞国内、国际航线731条,与欧洲、北美洲、大洋洲、亚洲多个国家和地区直接通航。2019年,烟台机场旅客吞吐量突破1000万人次,山东成为全国第三个拥有3家千万级机场的省份。山东运输船舶净载重量达到1551万吨,内河新建船舶标准化率达到100%。
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10年来,一批贴近群众、贴近基层的民生实事落地落实,增强了人民群众对交通运输的获得感、幸福感。扎实推进交通脱贫攻坚,深入实施“四好农村路”三年集中攻坚专项行动、五年提质增效专项行动和农村通户道路硬化工程,全省行政村通沥青(水泥)路率达到100%,基本实现村内通户道路硬化“户户通”;全省所有乡镇和具备条件的建制村全部实现通客车,客运公交化改造比例达到94%;全面形成县、乡、村三级农村物流网络体系,运营200多条客货邮融合线路。
深入落实公交优先发展战略,济南、青岛创建成为国家“公交都市”示范城市,枣庄、烟台、潍坊、威海初步通过“公交都市”创建城市验收;全省公交车达到6.7万辆,运营线路达到7100余条,出租车达到7万辆。
推进交通旅游融合发展,围绕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加快打造黄河、大运河、齐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快进慢游”路网体系,建成了一批具有通达、游憩、运动等复合功能的沿河、沿湖、环山公路。
交通发展新动能加速形成
党的十八大以来,山东牢固树立“绿色交通”发展理念,以推动交通运输碳达峰碳中和工作为重点,加快构建绿色交通运输体系。这十年,山东交通智慧绿色水平显著提升,形成了发展的新动能。
加快交通科技创新,组建智慧交通重点实验室,全省交通运输行业拥有省部级重点科研平台30个。智慧高速、智慧港口、智慧高铁、智慧机场等新型基础设施示范项目快速启动:京台高速泰安至枣庄段成为全国最长改扩建智慧高速公路;自主研发的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智能管控系统和全球首创智能空中轨道集疏运系统在青岛港上线运行,全球首个顺岸开放式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在日照港建成,全球首个专业干散货全自动化码头在烟台港投产;济南机场被交通运输部列入航空主导型智慧客运枢纽示范工程;鲁南高铁实现5G网络全覆盖。
绿色循环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加快推进,山东创建成为全国绿色交通省,新能源及清洁能源公交车、出租车比例均超过90%,内河运输船舶全部加装生活污水收集和智能监控装置,投产全国港口首座加氢站,建成全国首个高速公路“零碳服务区”。
加快建设交通强国
山东示范区
工作全面展开
“十四五”时期是我省加快建设交通强省和交通强国山东示范区的关键时期,山东将重点推进“六大体系”和“十五项推进行动”,实现市市通高铁,基本实现县县双高速,“四好农村路”保持全国第一方阵;世界一流海洋港口群、“两枢两干八支”现代化机场群、多层级一体化综合交通枢纽集群加快建设;内河水运、交通融合经济、交通物流体系取得重大突破;交通装备、数字交通、绿色交通、信用监管、行业治理水平全国领先。
全省交通运输系统将以加快建设交通强国山东示范区为引领,以互联互通、创新驱动、转型发展为方向,牢牢把握重大机遇,全力推动交通基础设施大建设,推动交通运输服务能力大提升,推动交通运输事业大发展,努力打造互联互通的示范、流通服务的示范、智慧智能的示范、绿色低碳的示范、现代治理的示范,为交通强国建设提供山东方案、创造山东经验。当前,山东将坚决落实好国家扩大有效投资决策部署,适度超前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近期谋划和推进总投资1.1万亿元的一批重大交通项目,今年完成交通投资3000亿元。
按照交通强国山东示范区建设目标,到2025年,山东综合立体交通布局进一步优化,运输服务能力大幅提升,城乡区域交通更加协调,开放型运输网络更加完善,交通运输生产安全事故总量和伤亡人数持续下降,交通运输新技术、新基建、新业态、新规制创新发展,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形成一批加快建设交通强国的典型经验和先进成果。
十年栉风沐雨,十年砥砺前行。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山东交通运输将锐意进取、踔厉奋发,加快建设交通强国山东示范区,努力实现创新发展、领先发展、绿色发展,在建设交通强国的征程中走在前列,当好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建设开路先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