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阜阳显现“磁场效应” 全球资讯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安徽阜阳6月2日电(中青报·中青网 记者 王海涵 见习记者 袁洁)从北京中关村来到安徽阜阳市五年,85后科技创业者邓毕力把这里当成了第二故乡。

在位于阜阳市颍泉经开区的安徽智磁新材料科技公司的生产车间,机器高效运转切割,一条条“薄如蝉翼”的纳米晶软磁材料源源不断地传输。


(相关资料图)

这个薄如蝉翼的金属片有一个神奇之处,用它做成元器件,初始磁导率、饱和磁感应强度、高频损耗表现优异。因为这个特性,此新材料也被广泛应用在新能源汽车,轨道交通、智能手机等新兴领域。

这是一家专注于新一代高频金属软磁材料技术研发和产业化的企业。邓毕力是北京大学能源动力工程专业博士,2018年8月,他带着人才团队和技术从中关村北京大学科技园来到阜阳市颍泉经开区。

邓毕力在厂房接受采访,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海涵/摄

“我们是有着重资产投资的制造型企业,厂房土地成本、设备人员,投入的资金是最大痛点。”邓毕力回忆,当时,阜阳市政府来北京和自己团队接洽时,提出了按照需求全力帮助配建厂房的方案,这点打动了公司管理层。

最终,颍泉区加强政策引导,提供精细化服务,为智磁新材料协调解决2万平方米厂房使用,解决用工200余人。

一切“从零开始”。“刚来颖泉经开区的时候,周围几乎是一片荒土,到了晚上,路上没有行人,也鲜有车辆驶过。政府帮助配建12米高的厂房时,我们同步协调8米高设备进厂,设计水电气线路排布。”邓毕力说。

产品展台。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海涵/摄

这些年,公司每年将超过20%的销售收入投向研发,组建了由北京大学、北京科技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高校博士组成的创新团队,经多次产品迭代,累计申请并获批授权专利近30余项。2022年,成功跻身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邓毕力形容这是“从白手起家到多年磨一剑”。他感慨:“新材料产业是战略性、基础性产业,也是高新技术竞争的关键领域。公司全力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高频软磁材料研发、应用和产业化基地,满足电子电力行业向小型化、节能化和高频化的发展趋势,带动上下游企业发展,汇聚高质量发展‘强磁场’。”

事实上,阜阳也在尽力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汇聚吸引人才的“强磁场”。市、区多次组织开展企业家“早餐会”,听取企业诉求和发展远景,让来阜创业者感受到新动力、新希望,并积极辅导企业申报高新、专精特新、科技型中小企业等项目。

政府的努力让人才吸引“磁力”效果初显。有数据显示,近三年来,阜阳招引近5000人前来投资创业,其中不乏在外打拼的阜阳籍企业家和高层次技术人员。

邓毕力还享受到了区里提供的融资担保福利——经过科技部门和经信部门联名推荐,企业每年可以向银行申请1000万额度的信用贷款,解决资金难题。同时,他申请拿到了“安徽省扶持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在皖创新创业”政策对应奖补。

看着阜阳市新兴产业发展越来越好, 邓毕力创业的信心和底气也逐渐增长。他坦言,尽管和一线城市和发达地区相比,阜阳各方面发展确实有差距,但是政府营商环境的诚意和招商引资的力度有目共睹,未来一定会打动更多企业家。

平时,在全国各地交流开会的时候,或是回家时和亲戚朋友聚会时,别人总会问他:“在安徽阜阳扎根创业感觉如何?”他会不假思索地说:“政府很照顾,发展很顺利。”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