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视讯:高顿教育:以职业教育变革推动人才可持续发展

教育兴则国家兴,人才强则国家强。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新时代10年来,中国各地区各部门抓人才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前所未有,事业发展和政策创新为人才营造的条件前所未有,人才对中国发展的支撑作用前所未有,中华大地正在成为各类人才大有可为、大有作为的热土。

随着时代的发展,全球教育可持续发展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关注。如何从教育变革入手,推动教育事业和人才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是国际社会共同思考的问题。现在,中国从高等教育、人才政策和智慧教育等领域入手,积极探索符合实际需求的教育改革和人才培养的方式、方法,在全面推进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的同时,为全球教育可持续发展事业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参考和样板。

创新培养模式

促进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

4月下旬,在广东财经大学会计学院门口,一则广告吸引了来往学生的目光。人们纷纷在其旁边驻足,认真观看内容。

“第二届安永&高顿 ESG大学生创新挑战赛,原来是高顿教育参与举办的商业活动。”今年大三的江雨霏(化名)说,“我打算报名参赛,从大二开始我报名了高顿的CFA(特许金融分析师)线上课程,感觉收获很大。希望通过参加在这次挑战赛,我能收获更多志同道合的小伙伴,甚至是更好的工作机会。”

ESG大学生创新挑战赛,是在国家2060年碳中和目标之下应运而生的创新型比赛。比赛由安永和高顿教育联合主办,内容以ESG(环境、社会、公司治理)为核心进行展开,通过研究创新项目和对于低碳、无碳的探索,激发年轻大学生创意热情,传播ESG理念和企业及个体的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共同探索在这个目标之下的具体行动举措。

“持续为青年大学生搭建创新创业的实践平台,促进全球高校共同搭建创新创业交流合作平台,深入实施产教融合、科教融汇,营造更好的创新创业环境和生态。这是高顿教育目前在做的事。”高顿教育主要负责人告诉记者,“面向未来可持续发展,达成高等教育全球共识是高顿教育作为一家专业金融教育机构的使命和责任。”

近年来,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世界上许多国家关注的重点。在2022高等教育国际论坛年会上,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会长,教育部原党组副书记、副部长杜玉波以《推动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 携手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题作主旨报告。杜玉波认为,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包含作为可持续发展的高等教育、关于可持续发展的高等教育、为了可持续发展的高等教育三层含义。

作为可持续发展的高等教育,是指高等教育作为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自身必须采取切实可行举措确保可持续发展。关于可持续发展的高等教育,就是要把可持续发展视为教育教学的基本指导思想,视为人才培养的责任和使命。为了可持续发展的高等教育,就是要以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推动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了解和把握高等教育内外部关系,了解和把握高等教育自身发展规律,确保高等教育发展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为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杜玉波说。

推动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中国一直在行动。近10年来,中国政府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积极采取多种举措,创新培养模式,推动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自2012年以来,中国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GDP的比例一直保持在4%以上,有力保障和推动了高等教育从大众化向普及化迈进。当前,中国已建成世界最大规模的高等教育体系。截至2021年底,在学总人数超过4430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57.8%,进入世界公认的普及化阶段。中国接受高等教育的人口达到2.4亿。

10年来,中国的高等教育以本科教育为本逐步深入人心,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不断推进,积极探索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的中国模式,高等教育的科学研究能力、人才培养质量、服务社会水平等得到显著提升。高校主动对接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牵头建设了38%的国家高端智库,获得了60%以上的国家科技三大奖励,承担了60%以上的基础研究、80%以上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承担了90%以上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累计培养了高素质专业人才7700多万人,持续为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智力支撑。

释放创新活力

激励人才可持续发展

在中科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有“人造太阳”之称的东方超环装置运行时间破千秒,为开发利用核聚变清洁能源奠定了重要技术基础;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的群山之中,科学家通过“中国天眼”发现660余颗新脉冲星,极大拓展了人类观测宇宙的视野边界;上海张江科学城,科研人员潜心攻关新药研发,在研药物品种累计数百个……一大批高素质人才在各自领域大显身手,助力科技自立自强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迈出新步伐。

人才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全社会绿色低碳转型的基石,对于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而言更是如此。全面实现可持续发展,将是对能源机构、经济结构、产业结构等一次全面变革,对人才的知识背景、实践能力等提出了更高要求。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必须坚持“人才是第一资源”,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坚持“人才引领驱动”,并就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作出全面部署,为我们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指明了努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通过各项改革,释放创新活力,激励人才可持续发展是中国一以贯之的政策和行动。

首先,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十年来,专业技术人才体制机制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从中央到地方,改革举措多线齐发,政策创新亮点迭出,充分释放了专业技术人才的创新创造活力。

以改革人才评价机制为例,国家先后印发《关于分类推进人才评价机制改革的指导意见》《关于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的意见》,明确职称评审更加注重品德、能力和业绩,坚决破除唯学历、唯资历、唯论文倾向。截至目前,实验技术人才、新闻专业技术人员等27个系列职称制度改革全面完成。改革落地后,山东、云南、贵州、甘肃等地在专业技术人员申报评审职称时,不再把职称外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作为申报和参评的必备条件。

此外,国家还修订了《国家职业分类大典》,及时向社会发布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和云计算工程技术人员等专业技术类新职业,制定颁布国家职业技能标准,并大力开展新职业培训特别是数字技术领域人才培养,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其次,改善人才的培养和工作环境,充分惜才爱才,形成人尽其才的良好氛围也是激励人才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多年来,国家正在加快专业技术人才服务平台建设。各地各部门加快建设以留学人员创业园为载体的留学回国人员创新创业平台,以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工作站为载体的青年科技人才后备军培养平台,以专家服务基地为载体的服务基层平台等,在服务专业技术人才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截至目前,全国共建成留学人员创业园384家,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工作站7226个,国家级专家服务基地115个,国家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200个,以中国留学人员回国服务联盟为依托的留学人员回国服务体系不断完善。

最后,国家积极实施人才服务专项行动,打好人才工作“组合拳”。通过实施高端人才引领、人才活力激发、人才资源高效配置等8个专项活动,围绕人才培养、评价、激励、流动、使用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坚持问题导向,精准施策、试点先行,打造人才优势向创新优势、产业优势、发展优势转化通道。

加快数字化转型

推动智慧教育可持续发展

4月初的一个周末,家住北京市朝阳区的潘先生和孩子进行了一场有趣的对话。家里的孩子赶着写还没完成的作业,边写边对他说:“爸爸,如果有一个机器人帮我写作业该有多好。”

现实中,智能聊天机器人不仅能写作业,还能绘画、编程、制订方案……

当前,数字化转型正在推动社会全面变革,教育领域的数字化转型正在发生。

2022年初,中国启动实施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建成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汇聚4.4万条基础教育课程资源、6757门职业教育精品课程、2.7万门高等教育优质慕课和实验课,扩大了优质教育资源的覆盖面,推动教育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率先开启了迈向智慧教育之路。截至2月10日,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总浏览量已超过67亿次,访客量超过10亿人次,用户覆盖200多个国家和地区。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我们要重新思考人才培养目标,重塑教育形态。智慧教育通过教育环境数字化、课程教学个性化、教育治理精准化,培养更加适应未来的人才。”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未来教育研究所副所长曹培杰说。

2月14日,世界数字教育大会“智慧教育发展评价平行论坛”在北京举办。教育部副部长陈杰出席会议并致辞。

陈杰指出,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发展智慧教育,是应对时代之变、社会之变的战略选择,是世界各国普遍追求的共同目标。中国愿同各国、国际组织和有关专家一道,在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框架下深化务实合作,共建学术研究网络,共享实践探索经验,共创良好发展生态,共同推进教育数字化变革,携手开创人类智慧教育发展新篇章。

会上,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会长刘利民发布成立世界数字教育联盟的倡议。

刘利民表示,为推动实现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积极探索数字教育国际合作交流机制,凝聚全球教育发展合力,共同打造智慧教育未来新空间、新生态、新图景,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教育部教育技术与资源发展中心及中国教育出版传媒集团等单位,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信息技术研究所、阿拉伯联盟教育、文化和科学组织、国际教育技术协会、东南亚教育部长组织等机构的支持下,共同发起成立世界数字教育联盟。刘利民代表所有发起单位诚邀全球各方,共同参与世界数字教育联盟建设,携手推动数字教育资源共享、互联互通,共同应对教育领域面临的挑战。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