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美元加速,但美元霸权犹在


(资料图片)

张敬伟

美国金融分析机构零对冲4月6日称,全球去美元化正在进入超速发展的阶段。近期很多国家在去美元化方面有所行动,印度和马来西亚已同意用印度卢比进行贸易结算。此前,巴西政府3月29日表示,已与中国达成协议,不再使用美元作为中间货币,而是以本币进行贸易结算。3月28日,东盟各国财长和央行行长正式会议的首要议题是讨论如何减少金融交易对美元、欧元、日元和英镑的依赖,转向以当地货币结算。

上世纪70年代,沙特和美国达成的石油美元机制,是提升美元地位和能源安全并使沙特等OPEC国家获取能源利益的多赢机制。然而,随着美国页岩油技术应用且美国通过能源出口和沙特为首的产油国抢食,美国利用石油美元机制抢夺定价权。特别是美国对俄罗斯原油出口实施制裁,并敦促沙特等产油国增加产量平抑全球油价后,沙特等国并未遵从美国意志,这也使得石油美元价值陷入尴尬。值得一提的是,美国已经成为全球石油输出国,但沙特的威胁并不在于石油,而在于石油美元机制破裂对美元全球储备货币的强烈冲击。

除了发展中国家基于避险的去美元和沙特维护石油利益的去美元,发达经济体也在通过开发加密货币的方式去美元中心化。据悉,日本、英国、加拿大、瑞士的央行,以及欧洲央行已经共同组建了一个联合开发加密货币的小组,期望通过加密货币绕开美元,形成以加密货币为基础的多边贸易。

美国过度消耗国家信用,美联储粗暴压榨美元价值,不仅让各主权国家感到了焦虑,也动摇了全球经济秩序的基础。美联储疯狂印钞使美元贬值流向全球,热钱涌来或带来短暂的经济繁荣,却也容易造成泡沫。无底线的货币宽松政策,在刺激美国经济增长的同时也会导致通货膨胀。在此情势下,美联储又会通过“粗暴加息”抑制通胀,导致美元升值,造成全球货币贬值,资金资本外流,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金融市场受到的冲击最大。国际金融危机期间,美联储加息让发展中国家深受其害,本周期的美联储极端政策则使发展中国家金融市场承受更大风险。

西方发达经济体也受美联储极端货币政策反转带来的货币贬值和通货膨胀之害。美国硅谷银行和签名银行以及欧洲的瑞信银行突然爆雷,更暴露了美欧金融市场的系统性风险,并给全球金融市场带来了不确定性。

去美元中心化,既是美国滥用美元的结果,也和美式霸凌脱不了干系。在全球化时期,美元促进了全球贸易和金融交易,但是,现在美国出现反全球化的趋势,并且在俄乌冲突爆发后,利用其掌握的全球金融交易系统对俄罗斯进行金融制裁,冻结其国家和企业财产。用美元作为金融武器会在瞬间击溃一个国家的经济,很多国家担心自己未来可能也会遭受美元打击,因此,在全球金融和贸易中出现了各种绕开美元进行交易的方案。

发达经济体对美元的不自信,既有美联储货币政策潮汐效应的感同身受,也有在乌克兰危机中因追随美国而付出的代价,更因美国滥用美元地位无度发债而对美元前景产生的担忧。所以,减持美债、持有美元,构建新的货币结算体系也成为发达经济体的选择项。

尽管如此,美元霸权犹在。当前,全球央行储备中美元占比近60%,其次是欧元(20.47%)、日元(5.51%)、英镑(4.95%)和人民币(2.69%)。美元在全球货币体系中依然处于绝对优势地位,去美元化注定是个艰难过程——美元霸权不仅是美国霸权的经济投射,也是西方主导全球政治进程和经济秩序的集体利益所在。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