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热讯:工欲其事设备先利 人尽其能制度先行


(相关资料图)

“上个月才下了16次井!”在贵州水矿控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汪家寨煤矿,“服役”了33年的杨宏伟嘟着嘴说,国字脸明显拉得有些长。下井不是一桩苦差吗?为何下井少反而还不乐意了?原来公司去年加大投入更新了采煤设备,而且还制定考核与产出紧密相连的工作制度,着实鼓励员工的干劲。  作为贵州盘江煤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的“集团军”之一,水矿控股身处一个至关重要的“战区”。今年以来,困顿了多年的水矿控股突然变成了“特种部队”,在贵州省采煤“战线”打胜了一场又一场“战役”,作战业绩和队伍士气双双提升。  近日,记者来到水矿控股所属大湾煤矿和汪家寨煤矿井区,走近“特种兵”讲述他们业绩与士气的“双升”之道。  “器”与“绩”的关系  如何统筹好发展与安全?这是所有煤矿最为头痛的事。水矿控股自然也不例外。  对于“湾矿”和“汪矿”这类煤与瓦斯突出的矿井,就得把瓦斯移开,快速掘进和回采。可是,如何实现呢?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我们以前为啥慢?因为只有‘小米加步枪’!”常面带微笑的冯会杰是大湾煤矿矿长,说到“保护层”就敛住了笑容,他说:“离开先进的设备,我们很多时候无异于以卵击石。”  原来,在价值高且丰富的煤矿中,往往瓦斯也严重,就像为了保护煤矿资源,大自然特别为它设立了瓦斯这个“保护层”,于是矿工的生命安全就随时暴露在被瓦斯袭击的危险中,风险特别高。  水矿控股副总工程师娄晨介绍说,2020年,盘江煤电集团整合多种资源,源源不断输入“粮草”,投入10余亿元,为水矿控股新购置了履带式大功率液压钻机(打井)56台、综掘(井下推进)41台、综采(采煤)设备8套,系列设备的投入使用,大大减少了矿工下井的人数和时间。实现少人则安、无人则安的效果。  “现在我们好比有了‘AK47’,还怕打不赢么?”“湾矿”西井采区的杨开远笑开了花。以前他一个班40多人,下一次井(8小时)只能采煤“一刀”(采煤200吨)是常事,一年下来还采不到万吨。现在用上了最新利器,一个班只要20人左右,一个井,采煤上万吨是极其轻松的事。  “术”与“道”的秘密  设备更换容易,那么最难的是什么?  “最难的,是改变思想。”魏晏军说,以前的考核和产出不挂钩,干事的收入比不干事的低。所以员工思想上消极怠工严重。  “我们靠什么产品生存、产品在哪里、怎么来?工资、绩效怎么体现?地面‘部队’如何支撑井下‘小分队’、没有做好怎么办?”在这一堆“灵魂拷问”后,制度改革呼之欲出。  魏晏军明白,考核制度的改变势在必行。  每个人的收入都和煤的质与量挂钩,魏晏军介绍说:“不下井就只有‘干工资’甚至倒扣。”所以,一下子整个矿区从以前“躲下井”的懒状,变成了现在是“多下井”的激情。  制度改变带来的不仅是业绩,连矿区环境和人们的精神状态都发生了180度的转变。  在“汪矿”井口,浑水不见了,几十桶干净水摆开,凉热均可;单身的经常可以参加“牵手活动”;矿工家大物小事,领导要上前。在“湾矿”,超产班组或个人出井,工会的同志敲锣打鼓、现金奖励、红花戴上……  一切,为了安全生产;一切,围绕生产一线。矿区士气激荡、旌旗飞扬……  “正是从质和量倒逼每一个细节每一项流程,员工才有冲锋陷阵的底气,否则,哪怕再是‘特种兵’发挥不出特种效果?”冯会杰认为。如果说机械化和智能化是“术”,那么,管理和分配制度的改革,才是“脱困战”取胜之“道”。  “供”与“求”的矛盾  那么,销售与市场板块“战绩”怎么样呢?  2021年新增客户:攀钢、昆钢、呈钢……“我们以直供客户为主,但有的重点客户用煤需求都无法满足。”经理刘远祥无奈地说,虽然供求矛盾预计短期还解决不了。但在不断投入先进设备和员工士气高涨的背景下,逐步加大高质量产出本就是循序渐进中的事。  “贯彻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四化’之一——新型工业化,对我们煤矿而言就是要谋划好、推进好智能化综采、综掘及销售等系统工作,不断谋划实现可持续、高质量发展。”水矿控股副总经理田景刚说。(通讯员:李庆 赵亚东 刘坤伦)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