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东加大生物医药供地计划,3年后产业规模要达4000亿

2024年,浦东新区生物医药产业规模将达4000亿元,制造业产值突破1000亿元。同时新增生物医药上市企业20家,累计达50家以上。

1月26日,浦东新区政府正式发布《上海市浦东新区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2~2024年)》(下称《行动方案》),提出加快打造世界级生物医药产业集群的阶段性目标。浦东新区副区长吴强表示,未来三年,浦东生物医药产业规模要大幅增长。同时,高技术服务业营收超过500亿,新增百亿级企业1家、50亿级企业5家、10亿级企业15家。

而在生物医药产业集群效应方面,则要培育全球行业百强企业2~3家、细分领域隐形冠军企业8~10家。

获批上市1类新药10个以上

生物医药产业是上海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支柱,也是上海三大先导产业之一。2021年,上海生物医药产业规模预计超过7000亿元,继2020年首次达到6000亿元后,产业规模连续迈上的又一个新台阶。其中制造业产值1712亿元,可比增长12%。

其中,浦东新区的生物医药产业规模约为2700亿元(生物医药工业产值630亿元,服务业营收预计约300亿元,商业流通预计1800亿元)。

吴强表示,未来三年,浦东新区将在创新能级、产业规模、产业集群效应、产业生态4个方面形成突破。

其中,创新能级显著提升。新靶点、新机制等发现能力进一步增强,小分子化学药、抗体药物、微创介入、手术机器人等细分领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其中,获批上市1类新药10个以上,获批创新医疗器械15个以上,2~3个全球首创产品(First-in-class)获批上市并进入主流市场等。

《行动方案》还提出,创新成果半数以上实现就地产业化。

在产业生态方面,则要新建大企业(外部)创新中心、市级以上企业研发机构10家;产业服务平台加速集聚,审评审批与上市监管科学高效,金融服务精准助力,产医融合深度推进,高端人才规模持续保持国内领先,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

“从‘十四五’开始,浦东新区的产学研专项已经拓展到长三角的医院和科研院所,我们欢迎企业充分利用长三角的医疗资源开展临床试验,加快产品上市进程。”吴强说。

为实现上述四方面的突破,浦东提出发挥产业政策杠杆,优化产业政策,鼓励企业加大研发和产业化投入,聚焦全产业链补链固链育链,推动产业要素集聚,促进重大项目落地。

吴强表示,支持企业创新药和改良型新药研发,聚焦高端医疗器械、生物药等重点领域的产业链关键环节,开展核心技术攻关,扩大领先优势,对进入临床阶段和获批上市的创新药械,给予奖励支持。

同时以制度创新为抓手,促进产业国际接轨。实施落实浦东新区生物医药产业地方法规,深化生物医药特殊物品和研发用物品入境便利化试点,深化生物医药研发生产监管创新改革,支持功能性平台赋能产业发展。

1月1日起实施的《上海市浦东新区促进张江生物医药产业创新高地建设规定》,是去年制订的六部浦东新区法规中,首部聚焦产业促进的法规。

“这次生物医药产业立法,在一些国家事权上做了比较大的变通,引起企业较大的反响。”浦东新区科经委副主任李晓亮说,包括多元化主体投资基因治疗和干细胞治疗研究及产业化(第七条)、药品多点委托生产(第十条)、进口特许药械定点使用(第十二条)、“两头在外”保税研发维修(第八条)、进口药械跨境电商试点(第十三条)等。其中基因治疗和干细胞治疗,上海市还在积极向国家争取;其他条款在前期沟通中得到国家部委的积极反馈,浦东新区将配合上海市相关主管部门继续推进落实。

生物医药类产业用地计划供应近51公顷

为实现“好项目不缺土地、好产业不缺空间”,浦东提出,拟在康桥,周浦区域规划新增1个产业园区,总面积近9平方公里。

浦东新区科经委的数据显示,根据产业布局,目前浦东已有8个生物医药类产业园区,规划总面积近55平方公里。接下来,浦东要在已有生物医药产业园区的基础上进一步提质扩容,集聚产业要素。

同时,各园区内产业项目储备地块近3.7平方公里,按需保障各类项目落地。今年新区计划安排产业用地约76公顷,主要分布在张江科学城、金桥开发区等重点园区。其中生物医药类产业用地计划供应17幅,土地面积近51公顷。

根据张江各产业园区产业定位,张江核心园注重研发及高端制造,康桥工业园以医疗机器人等细分领域为重点;国际医学园区重点布局医疗器械以及基因治疗、细胞治疗等前沿领域;张江创新药产业基地布局创新化产业化及CMO/CDMO平台;张江总部园侧重研发及商业化总部,张江医疗器械产业基地重点发展高端医疗器械、诊断试剂等细分产业;外高桥生物医药园重点发展生物医药创新研发。

“针对现有土地资源等要素与产业高质量发展不完全匹配的情况,浦东新区正以产业用地提质增效工作为抓手,进一步盘活存量空间资源,促进各类空间载体整合协同、有效利用。”浦东新区副区长毕桂平说。

为加快构建以生物医药为支撑的新型产业体系,在加大产业用地供给的同时,毕桂平表示,还要优化供地模式,降低用地成本。

比如,推进标准地出让工作。鼓励采用先租后让、长期租赁等方式获取土地,降低企业用地成本。实行“弹性年期+有条件自动续期”制度。

“在出让合同中明确弹性出让年期到期后,产业项目仍符合新区产业准入条件的,可通过协议方式按原出让合同约定价格自动续期,并同步研究生物医药类优质企业的金融配套支持政策。”毕桂平说。

在混合产业用地试点方面,浦东将试行二三产业混合用地改革,构建混合产业用地和单一用地均衡配置的产业用地格局。试点模式主要有“明确用途+规定比例”、“提高单一用途产业用地混合成分”、“适建用途+自主比例”等。

在供地模式上,毕桂平说,为推动产业链发展,浦东要探索优质项目上下游产业联动的供地模式,打造规模化、集约化、航母级的生物医药集群板块。

同时,毕桂平说,针对产业项目落地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制定切实有效的处置机制,支撑生物医药类产业发展需求,满足生物医药类企事业单位用地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