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部分区级方舱生活医疗条件引关注 改善升级进行中

随着上海此轮疫情阳性感染者突破50万人,越来越多的区级方舱医院开始投入使用,收治各区的阳性病例。

第一财经记者从部分区级方舱医院了解到,近一两周一些医院规模开始迅速扩容,收治人群覆盖老年人和儿童。而由于区级方舱大多由学校或者体育场馆设施改建,条件相对比较艰苦,这也给一些老年人如厕等问题带来了不便。

例如一些行动不便的老人,由于无法使用方舱的“蹲位”,结果在厕所里摔倒,一些独自进入方舱的失能老人,身边没有人照顾,这些问题都备受关注。

针对上述现象,第一财经记者采访获悉,方舱管理部门已经关注到社会的反馈,并在积极协同各方,在生活设施和医疗条件方面做出改善,尽可能满足患者的需求。

例如大宁国际学校改建的一处方舱,已经在1-3层最新安排了坐便器方便老人使用;在普陀区某商务楼改建的方舱,也已经启用了淋浴设施等,供患者使用。

第一财经记者从某方舱医院了解到,每天仅送饭送水的工作,就占据了工作人员将近2小时的时间,他们还需要针对一些特殊人群的饮食要求和习惯进行调整。

针对一些方舱部分失能或半失能老年人缺乏照料的情况,大宁国际方舱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已经组织征聘护工解决部分老人无人照料的问题;另外,方舱也对保安提出了关心老人的工作要求。

除了征聘护工之外,一些方舱也鼓励患者在方舱内部自行协调老人的照料问题。一位区级方舱指挥部人员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我们碰到过有瘫痪老人,是女儿陪来一起住进方舱的,后来女儿转阴了,通过特殊申请,继续留下来照顾母亲。但同时考虑到她本人也已经60多岁,我们也鼓励志愿者提供相应的支持,包括如果患者当中有人有意愿提供护工服务的,也可以通过自行协商,支付一定的劳务费用。”

尽管一些方舱已经配备了基本医疗功能,但由于这些方舱最初设计时的主要作用是“隔离”而非“治疗”,因此医疗资源和设施相对薄弱,一些方舱也没有配备基本的抢救条件。

第一财经记者采访获悉,例如某区一处由商务楼改建的方舱医院可容纳5000多名患者,该区两家区级医院向方舱派送了医疗支援队,但是仍然无法向有基础病的老年患者提供药物和相应的治疗。

“我们方舱运转一周左右,很多其他小型方舱的人员都集中在我们这里,也收治了大量的老年人患者,但是现在一些基础的药物是没有的,而且改建的是办公楼,也没有配备专门的抢救室和治疗室,对于一些高危的老年人,只能通过医护人员的监测,来判断是否需要将他们转至定点医院,转运机制目前都是完善畅通的。”一位内部人士告诉第一财经记者。

上述人士介绍称,转运有两种方式,一种是120急救负压车转运有生命危险的患者,在车上就能进行抢救;另一种是没有生命危险的患者,通过普通的转运车就可以转运。

另据第一财经记者了解,对于这些需要转运的患者,可以视床位情况,转运至区级或者市级定点医院。

也有一些方舱医院已经开始逐步升级成为区级定点医院,例如长宁区的两处定点医院就由方舱升级,配备基本的医疗设施,并由同仁医院医护进行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