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网点关停、缓交房贷、理财破净……银保监会回应12个市场热点!

中国银行业能够充分应对外部金融市场环境带来的挑战与冲击?缓交房贷是否具有普遍推广可行性?我国通货膨胀情况预计如何?疫情影响下,长三角等地区信贷投放是否收缩?

4月15日,银保监会首席检查官、办公厅主任、新闻发言人王朝弟、政策研究局负责人叶燕斐、统计信息与风险监测部负责人刘忠瑞出席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介绍2022年一季度银行业保险业运行发展有关热点。

一、疫情多变,银保监会将来会采取怎样的措施?

叶燕斐:近期出台了很多纾困政策。一是原有政策要继续实施好,特别是要支持小微企业、制造业企业,落实“六稳”“六保”政策。二是对目前出现的一些新情况,特别是餐饮、旅游等行业,对这些出现特殊困难的行业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我们也出台了相关文件。三是要督促银行机构做好延期还本付息政策到期的接续转换。对于具有还款意愿和吸纳就业能力存在临时性经营困难的小微企业要统筹考虑展期、重组等手段,按照市场化原则自主协商贷款还本付息方式,引导银行保险机构灵活配置金融资源。最后,对货运行业、货车司机面临的困难要加大支持力度,

二、银行保险机构总体风险是否可控?

王朝弟:一是从金融总量来看,我们整个金融稳定性更强。1990年我国银行业保险业的总资产大概只有4万多亿元,目前已经增加到370万亿元以上,翻了90多倍。其中高风险金融机构在总量当中的占比非常之低,也就是1%左右。

二是从金融机构数量看,高风险金融机构占比也很低。以农村中小金融机构为例,高风险金融机构已经由2017年末的14%左右下降到9%左右。而且高风险金融机构主要集中在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体量也很小,整体影响不大。

三是监管部门采取了一系列新的措施防控风险。比如前面开场白里讲到的,我们有信托保障基金、保险保障基金,再加上存款保险,都较好地发挥了行业互助保障作用,确保银行业、信托业、保险业持续稳定发展,得到了市场的广泛认可。

三、在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方面还有哪些制度性安排?

刘忠瑞:从银保监会层面来说,分别成立于1995年和2014年的保险保障基金和信托业保障基金是我国金融安全网的重要组成部分。自成立以来,较好地发挥了行业互助保障作用,确保信托业和保险业持续稳健运行,总体风险可控,得到了市场参与者的广泛认可。近期,银保监会对两个基金的管理办法进行了修订,对基金募集、使用、管理机制等进行了优化,增强了基金费率的科学性、合理性,提升了基金的可持续能力,为处置高风险机构、维护保单持有人和信托投资人合法权益、推动保险业和信托业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基础。目前我们正在认真研究各方面反馈意见,对两个办法进一步修改完善后将适时发布。

四、中国银行业能够充分应对外部金融市场环境带来的挑战与冲击?

首先,对美联储加息要辩证看待,短期看可能是利差收窄,美国的资产更有吸引力,但是长期来看,美国现在国债收益率曲线倒挂,长端利率比较低,大家对美国经济长远预期也不是特别看好,收益率能不能长期维持,还是有疑问的。另外,美国的通货膨胀比中国高很多,一个国家如果通胀比较高,是很难维持比较好的经济发展的。

第二,要看经济潜力。中国去年人均GDP超过12000美元,刚刚摸到高收入国家的门,还没进到门里面,这么大的发展空间,为企业发展提供了很大机遇。所以中国的资产将增加更大吸引力。

第三,从汇率角度看,中国人民币对美元的购买力平价指数显著低于现在的名义利率汇率水平。从德国、日本的历史来看,本币都是升值的,因为要回归到购买力平价水平。长远看,人民币资产的吸引力还是会提高的。

第四,我们国家的主权债务相对GDP比重低,主权信用非常稳定,应该说坚如磐石,这对境外投资者也是非常有吸引力的。

五、“新市民”金融服务,下一步监管重点是什么?

王朝弟:一是降低“新市民”创业融资成本,加大对吸纳“新市民”就业较多的小微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提高“新市民”创业就业的保险保障水平;二是优化住房金融服务,支持保障性住房、住房租赁市场健康发展,先易后难解决新市民住房需求;三是加强与地方政府合作,对“新市民”职业技能培训提供金融支持;四是提高健康保险服务水平,加强产品创新,提供灵活、实惠、便利的团体健康保险产品;五是推动金融政策与财政、住房、就业、社保等政策的有效衔接,加快税务、海关、电力等单位与金融机构信息联通,逐步缓解“新市民”金融服务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

六、缓交房贷是否具有普遍推广可行性?

刘忠瑞:2020年以来,银行机构通过延后还款期限,调整还款计划,以及对符合条件的客户不催收、不报征信、不纳入黑名单等措施,为受疫情影响客户纾困解难。例如,建设银行累计为100万的客户延后按揭贷款还款期限,金额大约是4330亿元;农业银行办理按揭贷款延期140万笔,金额4658亿元。

针对当前疫情散发影响的情况,银保监会将进一步抓实抓细政策落实,指导银行业金融机构强化责任担当,加强组织领导,完善落实机制,丰富办理渠道,提高工作效率,加强与客户沟通,通过灵活调整按揭贷款还款安排、合理延后还款期限等方式缓解受疫情影响客户还款的压力,切实将政策落实好、落到位,充分发挥金融机构在抗击疫情工作中的积极作用。

七、疫情影响下,长三角等地区信贷投放受到哪些影响?

刘忠瑞:从目前我们掌握情况看,长三角地区并没有出现银行业务和信贷投放的收缩。今年1-3月,银行业信贷投放新增8.6万亿元,投放量较去年同期进一步扩大,各项贷款同比增速11%。这是全国总量的情况。初步统计,1-3月份江浙沪各项贷款新增合计2.6万亿元,同比多增2600多亿元,同比增速为14.7%,比全国各项贷款平均增速高出3.7个百分点。总体来看,全国总体情况和长三角地区信贷投放都保持了量增速稳的总体态势。长三角地区不仅没有收缩,而且增速还高于全国。

八、如何看待银行业网点关停?

王朝弟:商业银行实体网点出现收缩并不意味着我国银行业市场正在收缩,相反,在当前信息化、网络化水平高度发展的环境下,这是一个正常现象。

一是近几年来银保监会持续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银行保险机构不断增强改革发展的内生动力,提高服务实体经济的水平。同时,是经济金融发展、信息化发展对金融行业带来的一种深刻变化。

银行出现网点人流量下降、客户消费习惯改变的现象,客观上要求我们重塑组织架构,创新体制机制,为老百姓提供更加便利的电子化、自动化服务。另一方面,大型银行,包括所有的商业银行需要进一步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增强分支机构布局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持续完善网点布局,优化人员结构,加强金融服务空白和薄弱地区的支持。在撤销部分网点的同时,从监管部门来讲,我们引领他们在一些地区新设一些网点。网点数量和员工队伍总体上来看还是保持了基本稳定的态势。

九、量化宽松引发了各界对通货膨胀的担忧,未来我国通货膨胀情况如何?

叶燕斐:总体看,我国通货膨胀控制得非常好,整体物价水平是非常平稳的,消费品价格涨幅非常温和,3月我国CPI同比上涨1.5%,这是非常低的水平。

这主要有两个方面原因:一是底子厚,我国经过改革开放几十年的发展,在制造业方面,工业门类是全球最齐全的,生产链、供应链是最完整的,很多工业品、消费品的产量,可能有一百多种居世界首位;农业生产方面,这几年主要农产品的产量一直保持高位,生猪生产恢复良好,农产品的自给水平比较高,为我国控制通胀打下了雄厚基础。

二是政策好,一方面实行动态清零的抗疫政策和“六稳”“六保”的经济政策,疫情冲击下,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物流的基本畅通;另一方面,稳健的货币政策,不搞“大水漫灌”,货币金融与实体经济总体是匹配的。尽管现在的物价水平控制得挺好,但是在全球大通胀环境下,我们也不能掉以轻心,国际输入型通胀压力不能轻视,特别是美国和欧洲的通胀,还有相关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由于地缘政治原因,输入型通胀的压力近期是比较高的。

十、养老理财试点情况如何?

王朝弟:到今年一季度末,已经有16只养老理财产品顺利发售,16.5万投资者累计认购420亿元,其中40岁以上投资者占比超过七成,认购金额20万元以下投资者占比超过六成。目前,十个试点地区符合条件的个人投资者可以通过线上或者线下渠道购买养老理财产品。

下一步,将与相关部门密切协作,研究制定个人养老金相关配套政策,推动金融信息平台系统建设,共同推进个人养老金制度发展。也将重点关注养老理财试点情况,及时研究解决试点中出现的问题,适时推动商业养老金融产品试点常态化运营。

十一、对银行理财“破净”情况,监管部门怎么看?

叶燕斐:理财的改革让投资者知道理财的风险在什么地方,理财的净值化改革是我们一直推的一个方向,投资者投在明处,知道赚了多少,也知道赔了多少,这是一个大方向。

既然是理财,当然就会有风险、有波动,这是很正常的。金融机构对投资者进行宣传,一定要树立起长期的投资理念。从长期来看,坚持长期投资理念,收益总体上来说要比其他收益高。对金融机构来说要把服务做到位,切实让投资者明白投资有风险,所以在这方面要做好一些主动宣传解释的工作。

十二、疫情对银行业资产质量影响有多大?

刘忠瑞:事实证明,系列纾困政策对稳定行业发展和稳定信贷资产质量发挥了很大作用。从总体看,目前我国银行资产质量整体保持平稳态势。从不良率情况看,3月末较年初下降0.03个百分点。下一步将抓实抓细相关支持政策落地,深入研判分析风险,妥善应对不良资产反弹。持续督促银行严格落实金融资产风险审慎分类,充足计提拨备,会同有关部门持续优化不良资产处置安排,拓宽处置渠道,扩大单户公司类不良贷款转让和批量个人不良贷款转让试点范围,制定中小银行处置不良资产政策措施,指导银行运用高拨备优势,加大不良资产核销处置力度。

关键词: